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娘子美又娇(562)

作者: 白落幽 阅读记录

县令见自己问出那句话之后,这位小娘子的脸色就变了又变,到最后十分肃穆,心里也跟着忽上忽下。

听见顾元元这么问,下意识就觉得,这肯定是哪个隐世大儒尚未面世的鸿篇巨作, 却被自己提前给知道了,所以才这么严肃。

县令大人想到这里,当即也有些紧张,忙解释道:“小娘子别误会,这话,并不是谁特意告诉本县的。”

“而是前不久,本县路过城门口的时候的时候听来的。”

“当时小娘子在教导孩子,没注意到本县头上。”

顾元元:“……”

她记起来了,当时进城的时候收入城费,沈正则小豆丁对于交了那几文钱的入城费,十分耿耿于怀,她就随口教育小孩,朝廷收入城费,最终是用于城池的建设。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谁能想到,边上会恰好经过一只县令啊?

更不会想到,县令大人的记忆力竟然这么好,只是当时随口听了这么一句话,就记在心里,事隔多天,居然还能认出她来,并且,还追问含义!

亏得她刚才还以为出现老乡、身份暴露,连逃跑路线都在脑子里规划好了。

真是吓死她了!

果然是人吓人会吓死人。

年轻的县令大人就发现,小娘子听了她的解释,整个人就放松下来。

果然他的猜测没错,小娘子刚才不高兴,是以为他用什么不正当的手段听到那句话,现在解释清楚了,可不就没事了?

县令便又问了一声:“本县琢磨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从百姓手里收取来的钱,最终还给百姓身上。”

“只是这个道理,乍一看简单,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有种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

“是以想请教小娘子,这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如何理解?”

顾元元既不是政治家,也不是经济家,县令大人问她这种治国大问题,可真是难为她了。

不过谁让这句话,是从她自己嘴里说出来的?

而且看这位县令这么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样子,她现在要是说不知道,这位县令大人,大抵是不信的,以后,怕是没什么安生日子。

好在前世资讯发达,听得多也看得多,太深奥和太专业的,她不知道,但是说点流于表面的道理忽悠人,这点还是可以办到的。

顾元元道:“其实,‘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句话,还是十分好理解的,它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县令大人刚才说的没错,就是从百姓收取的钱,最终还给百姓。”

“这个还给百姓身上,当然不是让朝廷按人头给百姓发钱。”

“如果这样的话,那还要收取税赋干什么?直接免税赋不就好了!还省得收上去再发下来。”

“这个用之于民,是指朝廷把收取上来的税赋,用于民生建设,改善百姓的生活。”

县令下意识问道:“比如?”

顾元元:“比如,筹建善堂,让鳏寡孤独,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不至流离失索。”

“由朝廷出面,开设义诊,给看不起病的穷苦百姓免费医治。”

“修路,架桥,开设便捷的交通。”

“加大对治安经费的投入,打击山匪路霸,整治肖小流氓,让百姓出行放心,安全有保障。”

“等等这些,都是用之于民!”

第432章 编吧

原来,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沈正凌发现,坐在上首的县令大人,听了他娘子的话以后,眼睛都亮了起来。

该怎么形容呢?

就好像,看见璀璨的光源,眼底便熠熠生辉,倒影出光源的光。

而现在,顾元元就是县令大人眼里的光源。

一直以来,朝廷税赋主要用于庞大的军费,官吏的薪俸,除此之外的侧重点,就是用于突发的灾重安抚救济工作。

国库里的银子,只有很少一部份,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被规划用于修建河渠、官道等事务。

至于所谓的开善堂,开义诊……

说起来惭愧,当今朝廷在目前为止,还从没有系统的组织推行过。

而实际上,因为生产落后, 国库的银子永远不足,朝廷基本上都是在寅吃卯粮。

加上近几年,边境屡屡来犯,战事吃紧,军费逐年增加,除了必要的救灾安抚,很多基础建设,早就已经成为空有规划,却因为没有银子而不得不搁浅的情况。

朝廷的税赋,远远不够花啊!

他们六合县在整个朝廷当中,算不上是最穷的,相比之下,还能排到中等偏上的位置,就算是这样,他们六合县收取的税赋,也远远不够县城的各项开支。

为什么要收入城费?

正如顾元元当时对沈正则说的那样,入城费的收取,是为了更好的建设六合县,用来加固城墙,修补县城里的路面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