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大明当暴君(971)

作者: 画凌烟 阅读记录

鳌拜留下来的2000人坚持了两个小时,已经算是合格。

而鳌拜自己带着6000人很快就远离了盖州城。

与此同时,鳌拜立刻派出探子去通知从辽阳出发南下的那一万援军,赶紧去通知那支援军不要去盖州了。

但为时已晚,那支援军已经抵达盖州城的东城。

此时明军已经在清扫城内,发现东城门外还有一支建奴大军,已经杀得眼睛发红的明军二话不说,直接就是抄家伙干!

这支建奴军虽然人数有一万,但大多数都还是新兵,皇太极是打算派过来,让鳌拜好好训练一段时日的。

可局势完全不是所料想的这般,大家也没有想到,刚到就遇到明军了,而且还是全身都是血的明军,提着刀子,看起来一个比一个凶残,仿佛看见欠钱不还的仇人了一样。

建奴军一个个都懵逼了:等等,我们只是路过打酱油的,这里是哪里,我们是谁……

明军:管你丫是谁,兄弟们,砍他们!

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的新兵,是老兵是完全不同了。

太阳还没落山,这一万人就被明军给打得连滚带爬,大部分溃散,还有一部分被俘虏。

等晚上的时候,消息传回鳌拜的耳朵里,鳌拜表面很淡定,但心里却在抓狂。

这下完蛋了!

鳌拜的计划是这样的,先放弃盖州,退出城,让下面的人缓一缓,调整状态,快速摆脱明军的火炮阴影,然后再夺回盖州。

从明军炮轰盖州的时机情况来看,他推断明军的火炮可能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而盖州城又被轰塌了一块,他要再夺回来,难度会小很多。

只需要等到援军一到,将援军编入伍,训练一段时日,便可以发动对盖州的夺回战。

不得不说,鳌拜这小伙子的确脑子转得快,他这种计划是最优解,并且会让明军很痛苦。

可时事不等人,援军崩溃了。

这对鳌拜来说,相当于削弱了几乎一半的战斗力。

盖州城丢了不要急,还可以夺回来,相信这一点皇太极也不会过分苛责他,毕竟战争不是一局定胜负的事。

可特么的现在是一万援军被打崩了,死了多少人还不知道,被俘虏了多少人也不知道。

城丢了可以夺回来,可是人的脑袋掉了,却长不回来了。

仅凭这一点,他就没法跟皇太极交代。

这才是他现在郁闷的根本原因。

可是仗打到这个份上,压肯定是压不下去了,他硬着头皮给皇太极写了一封信。

果然,不愧是鳌拜,在正统历史上,能混到顾命大臣、权倾朝野,脑子里肯定是有货的。

他这封信写得是非常有水平。

水平在哪里呢?

用大篇幅重点铺垫了明军的战船和火炮的强大,最后委婉地告诉皇太极,自己战略性撤退了。

为什么要战略性撤退呢?

一是明军将城墙轰塌了(重点强调火器的厉害),军心受到影响,没必要死扛。

二是赶去与援军会合,整顿大军,定计划重新夺回盖州,只是援军的统领太过冒进,竟然中了明军的埋伏。

你看看,这篇看下来,鳌拜对战局的一切仿佛都手掌之中,这给人一种他并没有败的错觉。

可是皇太极的眉头还是皱起来了。

第705章 想投诚,得乖乖听话

皇太极为什么皱眉头?

他是在责怪鳌拜?

他倒是没有怎么责怪鳌拜,因为他认为鳌拜战略性撤退的举措合乎情理。

他皱眉头是从鳌拜字里行间里感受到了明军火器和战舰的强大。

盖州的西城城楼处的城墙直接被轰塌了。

明军到底调动了多少火炮?

这才是皇太极最感兴趣的。

对于皇太极和崇祯来说,他们并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他们看的是全局,全局包括了后方的军备。

例如火炮的数量,火枪的数量,甲胄的坚硬程度,军粮、军饷等等。

其中火炮和火枪就是皇太极非常重视的,他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沈阳不留余力地扩充火炮的生产线。

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想要战胜明军,就必须不断增加火器的数量。

而鳌拜的战报中明军的火炮和战舰,着实让皇太极吃了一惊。

皇太极立刻让范文程去给潜伏在北京的探子下达命令,一定要搞到明军火器的真实情况。

要不然这仗打得太被动了。

皇太极给鳌拜写了一封信,肯定了他的战略性撤出,同时也责备了他丢失盖州,并要求他尽快夺回盖州。

当然,皇太极这一次是直接从辽东征兵5000到前线增援鳌拜。

可以说,崇祯在不留余力地增援前线,皇太极同样是不留余力。

双方现在就只差辽河边的大动干戈,就会展开全面大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