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大明当暴君(383)

作者: 画凌烟 阅读记录

中国呢?

中国的底层文化基因其实是宗族制度延伸而出的集体主义,当然,集体主义并不是说个人没有自由。

集体主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是烙印在民族血脉里的。

这是无形的凝聚力。

每当危难之际,必然众志成城。

而现在,大明不就是危难之际么?

要知道,新政虽然推行下去了,可依然还有许多人吃不饱饭啊!

陕西的灾情过去了吗?

没有!

而且西南还有奢安之乱,只不过这大明现在问题太多,崇祯只能抓大放小,一件一件来处理。

既然前五年的计划是解决吃饭的问题,自然要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这上面。

见众人脸上明显已经出现了一种叫“使命感”的微表情,崇祯继续道:“朕将天下百姓吃饭的事情,就交给诸位了。”

农学院的学生们一听,顿时更加激动了,连忙行大礼:“学生等必不负陛下所托。”

其实天下百姓吃饭的问题怎么可能只是在场的几十个农学院学生就能解决的呢?

但领导说话,得不断给下属成就感,这才是合格的领导啊!

崇祯又道:“魏清欢。”

一个面目清秀的少年出列,他穿着北京大学的校服,看起来简单干净,约莫十六七岁的样子。

“学生在。”

“来自山西太原。”

“是的,学生是太原人。”

“工科第一。”

“学生不才,本以为自己掌握了不少,考完试进入学院,看了《物理小识》、《天工开物》这些书,才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掌握的非常浅显。”

他说的《物理小识》是王徵写的,里面叙述了关于光的色散、反射和折射,关于声音的发生、传播、反射、共鸣、隔音效应,关于比重、关于磁效应等诸多问题的记述和阐发。

这些都描述得非常出色。

王徵也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他现在被崇祯派去陕西和史可法在执行新政呢,他负责的是水利局的事情。

不过他有不少著作,在北京大学建设的时候,这些书就被崇祯派人印刷了出来,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

这里的学生想要看,都可以进去翻阅。

崇祯问道:“你为何会有这番感悟,是什么原因促成的?”

魏清欢道:“学生家里世代为工匠,学生小时候就跟随父亲一起学习手艺,学生知道有些东西该怎么做,但不知为何那样做,也可以说,明悟的不深,学生看了那些书之后,才彻底知晓。”

工匠在古代的地位其实很低,而且是世代相传。

例如后世的“施”这个姓,其实祖上就是工匠,一代代传下来的。

而魏清欢这样的工匠家庭,学的东西都是父亲的经验总结,但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即便几代人的总结,依然是有限的。

可能会更专,但不会更广,或者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像王徵这种明末的科学家,他们已经在研究物理原理了,虽然相对于后世比较浅,但已经入门了。

这就是科学家和普通工人的区别。

而像魏清欢这种人本身从小耳濡目染,有很深厚的实践底子,一旦他踏入理论的殿堂,必然是如虎添翼了。

例如他看到的光学,未来很可能会就改进千里望,制造出更合理的望远镜,这种用在军事上的装备。

崇祯道:“工学分得很细,有诸多学派,例如力学、光学、热气学、声学等等,书要先往厚的读,再往薄的读。”

“学生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刚开始,你要博览群书,把你的所见所闻扩宽,等到了一定的地步,你要选择一门,做精深的学习,一件事要做到精深,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必须脚踏实地,切不可浮躁。”

魏清欢微微一怔,连忙跪拜:“听陛下一言,学生终身受教。”

其他人也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皇帝的说法其实很通俗了,但是却很有道理。

“朕希望你在将来,不断突破自己。”

“学生一定潜心研读,报效君恩。”

一边的张嫣更是有些惊诧了,她没想到皇帝连这方面都懂。

怎么感觉皇帝好像什么都知道似的。

她越看皇帝越觉得皇帝神秘,仿佛还有无穷无尽的学问一般。

泡妞大法之一,就是让女人觉得你很神秘,这是心理学。

而一边的红娘子更是觉得这皇帝怎么懂这么多啊!

看不出来他年纪轻轻的,确实什么都知道。

而且这小皇帝待人还挺亲切的,对每一个人都微笑,语气和善。

可能她是没有见过崇祯暴怒杀人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