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大明当暴君(1578)

作者: 画凌烟 阅读记录

两天后,就到了武昌城。

武昌现在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武昌,武昌的扩建速度,丝毫不亚于北京城,它的规模甚至直追南京。

目前论经济排名,南京城第一,北京第二,武昌就排第三了,连苏州都被超越,后面依次是苏州、杭州、无锡等等。

这座坐落在长江汉水交汇处的大城,到了晚上依然灯火通明。

修得宽敞整齐的水泥公路上车水马龙。

长江的码头上,更是船只如梭,水手们大声吆喝,商人们则忙着在数货物。

还有码头便大批的仓库里,正在往外搬一箱箱商品。

另外,从上海港进来的商品,例如南洋的诸多商品,也都会在武昌港口被卸载下来,运输到城里,分拨到各个商店去售卖。

崇祯带了几十个人到了外城。

他看见前面有一座学校,写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门口有一个人刚出来,手里还拿着小小的册子,正在振振有词,一个四十岁出头的汉子挠了挠头,说道:这个字念“正”,正气的正。

这些人其实大多数以前都是农民出身,有些人甚至是贱籍。

朝廷在去年就推出了“扫盲行动”,扫盲行动是为了扫除文盲,教贫苦老百姓认字。

皇帝的意思是各省展开比赛,前三名的升官。

武昌城因为是经济特区,经济实力走在前列,这里的气氛明显更加活跃。

治理国家肯定不可能靠皇帝一个人,必须全民参与进来。

想要让一个国家富强,每一个人都要出一份力气。

所以教育一定是重中之重。

那为什么以前不推出来呢?

这不废话么?

以前连饭都吃不饱,谁有心思去认字?

现在安南省的大批粮食从各个港口进来,华北的水泥道体系又竣工了,交通盘活后,粮食的运输、买卖都盘活了。

以前是粮食分布不均匀,富的地方粮食吃不完,贫的地方饿死人,这种不均匀正在被逐步组建起来的交通网拉平。

能吃饱饭了,老百姓才愿意进一步提升自我,等进一步提升自我了,才会想着在思想上升华一下,引发思想浪潮。

这些都是得一步步来的,不能乱来。

崇祯还在路边高频率看到治安队在巡逻,显然,武昌城在各个方面都做的非常好,可以说直逼北京。

这还是地方官府大作为。

只是毕竟新政改革才推行了十年,不可能一下子整个省都做的那么好。

即便是后世的新中国,也是一步步来的,花了几十年时间,才一步步扎根下去,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崇祯在武昌城逛了一转,尤其去武昌大学转了一转,学术氛围还是非常浓的,学生们阳光、朝气,有活力,对新知识有渴望。

第二天一大早,崇祯便去见了黄连平介绍的那个田充。

原来这个田充竟然是武昌城十大新晋富豪之一,有汉阳宏发粮食生产商社、武昌兴源船运商社、武昌恒盛水泥厂、武昌宜兴砖瓦厂等等。

这的确是一个有钱人,下面的商社基本上和新政吻合,抓住了新政的红利。

崇祯知道,可以从这人嘴里知道不少信息了。

基本上,离收网越来越近。

看这一次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第1139章 皇帝是个大忽悠

这个时代的商人都有一股野蛮的冲劲。

这也许跟他们的出身有关。

他们许多都出身贫寒,甚至以前家里连一亩地都没有。

废除徭役,劳动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新政下来后,尤其是武昌城,只要能干活,就有钱拿。

这大大的激发了人们的热情。

例如刘忠全,再例如眼下的田充。

只要有胆子,就可以发财。

这样快速积累财富起来的商人,他们没有架子,他们身上还保留着最原始的秉性。

只要他认为从你身上可以赚到钱,他就愿意坐下来跟你谈。

例如眼下的田充。

他表现还是很温和的,又因为黄连平那边让人过来打了招呼,所以对崇祯的态度很不错。

“张公子,咱们快人快语,您想要投多少钱?”

崇祯伸出一只手,五根手指。

“五万两?”田充笑了笑,“五万两也可以,有一些不错的生意,例如砖瓦厂。”

“现在武昌城不少人都赚了一些钱,大家以前住毛坯房,甚至没有房,现在不少人都有新建房屋的需求,且想要建砖瓦房。”

“现在砖瓦厂的生意也非常不错。”

崇祯笑道:“我说的是五十万两。”

“五十万两!”田充微微一惊,虽然他也很有钱,不过不少钱都投在生意里做流水,要他现在一口气拿出五十万两的现金,他也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