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大明当暴君(144)

作者: 画凌烟 阅读记录

至于里面要的人,要的钱,需要朝廷的配合,也都写得清清楚楚。

孙承宗检阅完后,在里面旁边批复了一些建议。

例如五年时间要建立起北庭府城,要征调十万精兵,还要在北庭府城方圆三百米营建大小城堡二十座,很显然太仓促。

建奴和北边的科尔沁这些蒙古大部族可不是吃干饭的,人家肯定不会搬个小马扎,嗑瓜子吃西瓜坐在旁边看你建吧?

好了,且不说五年,时间什么的都可以调整,咱不杠。

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是如何在建奴的西边,漠北的南边,建立起这么一座北庭府?

让建奴和敌对蒙古诸部在一边观看建城的方法是啥?

这才是核心!

搞一大堆的算数出来,摆整张整张纸的数字有啥用?

面对孙胡子一系列的灵魂拷问,杨嗣昌赶紧回去把方案细化。

首先,再次审视这份计划书,他自己也觉得五年却是有些赶,为了在皇帝面前装逼才说的五年。

好,改成十年。

其次,把计划分出了三步。

第一步:巩固与鄂尔多斯、内喀尔喀、土默特部、朵颜卫的关系,通过互市和联姻来巩固。

用时一年时间,在这一年里,老老实实修个小城寨在那里,朝廷后方要配合,调度和筹集资源也是要时间的,不能张口就来。

第二步:用三年时间,修建五个城寨,练兵三万,与蒙古诸部合众七万大军,可以初步有效抵御建奴。

为什么要将城寨先分开来修?

要迅速建立起有效的防御来,而不是花很长时间修一个防御府城,那样敌人打来了,往哪里守?

第三步:在六个城寨的防御系统下,花六年时间,着手开始修建北庭府城,在第七年增兵至十万,第十年形成对建奴绝对的战略威慑,彻底阻断建奴西进之路,将建奴压缩在辽东,形成包围之势。

这份万字北庭都护府的方案呈递到孙承宗那里后,孙胡子一个字一个字看完,看完后与其他阁臣商议完,在上面写了一些建议后,才呈递给了崇祯。

崇祯看完点了点头。

不过在贸易互市的那地方也批复了诸多指示。

例如:互市的类别不仅限于粮食、丝绸,还可以有书本,例如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还可以让人去北庭府修建私塾,教蒙古人读论语。

杨嗣昌一看到皇帝批复的这些,吓了一大跳。

皇帝不是在开玩笑吧?

怎么能拿圣人的东西去给蛮夷呢?

杨嗣昌是个会做官的人,就是那种十分配合领导的人,他满口就答应了,但其实肯定不会去做这种事的。

他提出让亲王来迎娶蒙古公主已经被喷成狗了。

如果再提把圣人经典传授给蛮夷,那估计大臣们要把他钉在墙上用鞭子天天抽了。

建议迎娶蒙古公主顶多被一部分所谓的清流喷。

但干这种事,是要被全天下的读书人唾弃的。

但在崇祯这个现代人看来,古代的文化输出做的太差了,只对内,不对外,太过封闭了。

让蒙古人学孔子的那些东西,把蒙古人变得温顺一点,难道不好么?

士大夫们啊,就是喜欢守着这些个孔孟圣道。

崇祯知道杨嗣昌不会去做的,但他还是想给杨嗣昌表个态。

至于这大明的教育,那是得流血才能改变过来的,这是后话,现在还不是时候。

至于这北庭都护府建成所需要的钱,杨嗣昌也写明确了:七千万两!

第一年可能要的少一点:两百万两!

户部啥态度?

滚!

一天天的,没事就跑来要钱,滚远点,没钱!

就因为这事,不仅仅杨嗣昌被骂,孙承宗也被毕自严骂了一顿。

看来这做财务的都是直脾气,谁都敢骂。

这事非得皇帝出马,于是崇祯出马了,给杨嗣昌划了两百万的定额出来。

接下来,毕自严就开始在崇祯面前哭诉了。

国库里现在一共就五百万两银子了,马上要发去年欠全国官员的俸禄,要拿出两百万两出来。

等年底,又要发今年的俸禄,还是两百万两。

今年的税收,预计也就只能收两百万两了。

这样下去,年底国库就只有一百万两银子了,而来年,辽东的军饷,袁崇焕伸手就又要五百万两!

第108章 商业大咖崇祯

按照这个情况来看,崇祯一直在破产的边缘疯狂的奔跑。

毕自严今年也有五十九岁了,一把年纪,还在给崇祯拼命干活,尤其是他之前向崇祯提出来的一系列的税制的事情。

崇祯只给了他两年时间,丫的天天晚上加班,整个户部忙得是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