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大明当暴君(1264)

作者: 画凌烟 阅读记录

算下来,崇祯八年的辽东之战,是第四次辽东之战了。

在之前,北京军事学院的人就对辽东的军事力量进行过比较客观全面的分析。

尤其是张凡,他提出了《新时代战争论》的理论。

在这本书中,他简明扼要指出,当今的战争,与过去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个人来说,参战门槛大大降低了。

战争进入到前火器时代。

什么意思?

过去一支军队,想要真正成为精锐,需要至少两三年的时间。

例如射箭这件事,一个士兵得苦练两三年,才能真正在战场上有杀伤力。

例如挥刀在乱军中砍杀,这件事,也必须长时间训练,才能在出刀速度、力道、角度等方面有进步。

否则就是乌合之众,乌合之众与没有有什么区别?

但现在不同了。

燧发枪的生产产能全面提升,直接改变了战争形式,在东方世界引起了战争革命。

一个合格的燧发枪士兵,只需要训练三个月,就可以熟练上战场。

这就是大大降低了个人参战的门槛。

一旦进入到这个阶段,只要火器的速度跟得上,可参战的人数将会暴涨。

事实上,无论是大明朝还是辽东的金国,都已经进入前火器时代。

辽东的关宁军这么多年虽然一直控制在十三万人,但预备役却已经在崇祯八年高达30万人。

这些预备役在进入战时警备状态后,随时可以征调出来投入战争。

军委会这些年可没有坐着吃干饭,他们依托水泥路的日渐完善、各地粮仓的建成,以及大明日报的深入,在华北与辽东之间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动员体系。

而且上海到辽东的海航也已经建成,大批量的军粮从上海府调度辽东。

而皇太极呢?

在辽东这些年的改制,大大缓解社会矛盾,兴办儒学,赢得了汉人士大夫阶层的拥戴。

国内的舆论被皇太极把控得死死的,在征兵这一块,比努尔哈赤时代要容易太多太多。

毫不夸张的说,在皇太极全民皆兵的战略指导方针下,他可以轻松动员出几十万大军。

只要他的军费开支能够跟上。

第914章 战火重燃与权力游戏?

取消八王议政,设立内阁、六部,推崇儒学,缓和了阶级矛盾。

不过,在改革农政方面,皇太极并未完全按照崇祯的来。

崇祯的玩法是干掉地主阶级。

而皇太极的玩法则是拉拢汉族士大夫阶层,实际上并未干掉地主阶级。

不但没有,反而巩固了地主阶级在辽东的地位。

在底层老百姓和地主阶级两者之间,崇祯选择的是老百姓,皇太极选择的是地主阶级。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皇太极不是21世纪的穿越者。

而且辽东地盘有限,统治阶层又是女真人,怎么可能真的解放下层的汉民呢?

如果真的照搬了崇祯的,皇太极早就自行嗝屁了。

十月三十日傍晚,大雪覆盖了大半个辽河平原,此时此刻的温度至少有零下十二三度了。

雪原上只剩风雪“呼呼”的声音。

但不多时,就有一队队运粮的车队沿着辽东的公路行驶而来。

大批大批的粮食正在往辽河边的明军城堡运输。

又过了一会儿,大批身着青色棉大衣的辽东军队列整齐地走来。

这几日,西平堡一带的明军明显增多。

袁崇焕从宁远、大兴堡、松山等地开始大规模征调军队赶往辽河的城寨驻扎。

短短的十天时间,就有5万精锐被动员起来。

而且从十月中旬开始,袁崇焕就不断给北京写信,要求军委会发布预备役调兵函,征调十万预备役奔赴广宁。

事实上,在接到辽东最新情报的时候,军委会也很配合的对辽东发布了预备役调兵函,立刻在辽东之地征调十万预备役出来。

这些预备役在哪里?

就在辽东,只要辽东督师府接到了军委会的调兵令,就可以快速征调,然后编入正规军队中。

但是问题来了。

什么问题?

军委会这么玩,言官们不干了。

言官们为啥不干了?

因为言官们觉得军委会的行为有些越界了。

为什么这么说?

皇帝不在,你说调兵就调兵?

你是想当霍光还是想当曹操?

或者……该不会是董卓吧!孙大人!

于是,在这个原本边境告急的时候,朝堂上突然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口水战。

原本行政体系里的官员是没有权力干涉军政的,可现在不是军政的问题,是大家一致觉得军委会权力过大了。

今日他们能向辽东发布调兵令,明日是不是能在顺天府发布调兵令,或者是不是能把北京城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