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大明当暴君(1005)

作者: 画凌烟 阅读记录

钢铁局到底有多重要?

工业革命有多重要,钢铁总局就有多重要。

那么大明钢铁总局和北京制造局有什么区别?

有!

大明钢铁总局是专门生产钢铁,北京制造局是综合制造部门,是属于制造成品的部门,两者完全不同。

例如蒸汽机的制造,所需钢铁从大明钢铁总局生产出来,运到北京制造局,由制造局制造成蒸汽机。

钢铁总局暂时由工部侍郎汤若望来负责。

汤若望虽然是个老外,但这些年克忠职守,崇祯对他是非常信任的。

不仅仅钢铁总局顺利推进中,同时,也成立了煤矿总局,也暂时由汤若望负责。

一旦赵光抃将遵化冶铁厂做起来,要么钢铁总局,要么煤矿总局,总之,有一个位置是他的。

好,那么问题来了。

新成立了衙门,需要塞进来更多的官员。

而偏偏老一辈的官员都是读之乎者也的,而且从其他衙门调人很显然不现实。

所以,整个十月,咱们的吏部尚书王永光都是失眠状态。

为什么失眠?

这得问工作狂张凡。

整个十月,张凡每天都和他核对大明国营商社总府、大明钢铁总局、大明煤矿总局的人员编制。

到底需要多少人?

以目前的情况,每个衙门,暂时至少要50来个人,三个衙门就要一百多人。

在多方面的重压之后,王永光实在没有办法了,就让人去北京大学招人。

这算是正式开启了吏部主动去北大招官员的先例。

这正是皇帝想要看到的。

于是,在接下来,一大批北京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进入了朝廷的编制。

于是,朝堂上一大批官员不满意了。

丫的,我们都是十年寒窗读上来的,现在你倒好,直接就去北京大学捞人了,那些家伙在北京大学才读了四年,而且没有经历科举选拔。

这下,王永光的家门都被堵住了。

这件事越闹越大,可是皇帝要用人啊,王永光也只能硬着头皮撑下来。

终于,礼部和吏部,在十月底的时候,联合奏疏,要求皇帝对朝廷人才选拔制度进行合理的改制。

以目前四年一届的科举制度来看,肯定是满足不了朝廷对人才的用人需求的。

因为新的衙门增加的太快了。

国税局、大明国土管理部、钢铁总局、煤矿总局、粮食总局等等,这些在北京有总衙门,在地方上都有分局,都是需要人的。

以至于现在许多地方上的分局,根本无法有效的建立起来,而出现了地方上的官府硬从地方大学去选人。

要知道,地方上的大学,开设也才一年多时间,而地方上的秀才、举人,都已经全部顶上了。

也就是说,到了崇祯五年的年底,大明朝行政改制,已经遇到了一个瓶颈。

人才的瓶颈。

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的选拔遇到了瓶颈。

吏部和礼部的奏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关于这一点,崇祯也早有思考过。

为什么不早做?

当然不能。

这是治理国家,前几年新的部门并没有那么多,地方上的人才是充足的。

但从去年到今年,无论是双税制的推行,还是粮食局、钢铁总局等等的增加,都预示着人才到了瓶颈了。

如果提前靠公务员考试改革,考上来的人才,往哪里扔?

总不能闲着吧。

倒是目前还可以从各地大学里捞人顶着。

而眼下,在不废除科举的情况下,每年开公科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且现在吏部和礼部联名上奏了,这事就更好办了。

十一月三日,皇帝果断通过了礼部和吏部的申请,从明年开始各地每年四月都要开设公科。

公科考试的题目由礼部出。

这场在朝堂上的争论,才慢慢缓解下来。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废除科举考试,还是那个原因,目前天下许多仕子手里只有四书五经,直接废除了会影响到他们的仕途。

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

这事是不能一刀切的。

在这种局面下,赵光抃就陷入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里。

他对朝廷的行政效率有了全新的认识。

十一月初,他就被传召回京师,走了一趟大明国土管理部。

随后,再走了一趟大明钢铁总局。

分别与王在晋和汤若望谈完话。

有了两点收获:一、顺天府的铁矿和煤矿,现在全部交给钢铁总局和煤矿总局来统一做开采。

二、遵化冶铁厂要多少铁矿,钢铁总局就必须提供多少铁矿。

很显然,大家在崇祯五年年底,开始为火器的增量而加班加点。

至于为什么皇帝突然对这一点如此上心,下面的人就开始猜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