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知县(412)

当地县学教谕自不用说。

对这些事感激不尽。

纪炀本人看当地县衙情况,翻看卷宗,闲暇去田间亲自看情况。

知府夫人则带着大夫医女们在城郊空地上开义诊。

他们大概是最受欢迎的了。

纪炀晚上的时候,还会看五姑娘通过义诊收集来的当地情况。

反正头一个县里待了十二天,余下半天休息,加上来的路程,正好半个月。

这半个月做的公务,顶上在汴京当观政进士时三个月的了!

真的很累啊!

大人他都不累的吗?

跟在纪炀身边久一点的龚选,鲁战道:“咱们知府大人一向如此。”

“这才哪到哪。”

“去年十月那会,那才叫可怕。如今已经好多了。”

这叫好多了?

半个月赶路办差?

将一个县几乎走遍了?

新来的官员们刚想叫苦,但又想到纪炀的性格,再有他们大部分人还没有官职,这会叫苦,以后肯定累不到你,众人只能咬牙跟上。

纪炀看着他们笑,旁边的布政使也笑,低声道:“纪大人,他们到底第一次真正当差。”

纪炀点头:“嗯,下个地方,让他们歇歇。”

说是歇歇,其实也就一天时间,睡个好觉而已。

但对于跟着的官员们来说,简直要大呼纪大人太好了!

等会,怎么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如果大家知道现在有个东西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大概就明白他们这会的心里了?

在他们休息的时候,纪炀看着本子上记录的一条条情况。

还是穷,太穷了。

跟穷相比,这里吃水极为困难。

不少小孩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泥坑水生病。

有三个村甚至共用一口井。

吃水都这样,更不用说农田。

一个个县城走下来。

各处最主要的问题都被清楚记录。

随行的官员们也在这两个月里习惯纪炀的进度,甚至觉得自己做事利落不少,那些没跟来的人,实在可惜,这次他们学到不少东西呢!

越走下来,他们越佩服纪炀。

一个汴京有名的纨绔,伯爵家的嫡长子。

却如此能体察民情。

还真应了那句,治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纪炀不仅安民,还能察其疾苦。

更是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他们这些人又怎么好意思喊苦。

等到六月初十,暂时回到灌江城,全体皮肤黑了还糙了的随行官员们,皆是脱胎换骨一般,可眼睛却透着光亮。

什么?回来了休息?

你舍得休息吗?

这次巡查了四个县,还不快整理成文书交给知府大人?

什么?大人没说?

没说你就不做吗?

下面县里百姓等着吃水打井呢!

咱们早点完成文书工作,早点派人去打井啊!

纪炀看着大家精神奕奕去做事,啧啧几声,忍不住道:“有个英雄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说的真没错啊。

什么井出油。

难道井里不是出水吗?

纪炀摆摆手,说的油田罢了。

跟这些没什么关系。

下面人都那么努力,他也不能松懈,赶紧收拾收拾,处理好这几个县的事,还有八九个地方等着呢。

不过纪炀刚回府衙,就见门口捕快疾步过来,立刻道:“禀告知府,古博城的城主韩潇来了,在府衙等着见您。”

“不是城主!代理!代理!”韩潇同样快步过来,看看纪炀风尘仆仆,却精神极佳,开口道,“新来的官员呢?”

纪炀两手一摊:“人手不够,你只能继续代理了。”

???

天底下,还有这样无赖的人?!

第107章

韩潇气急, 但也拿纪炀没什么办法,早知道他是个这样的人。

甚至在太新县已经去了知县, 重新安排了人手, 古博城还没有动静的时候,韩潇心里已经清楚。

不过他这次到灌江城,倒也不是为城主不城主的事。

更重要的, 还是运送韩家的藏书。

转移藏书,是件极为重要的事。

韩潇想请纪炀帮忙写封书信,有纪炀的面子在, 横穿凉西州各地,应该不会有阻碍, 甚至还会得到帮扶。

毕竟纪炀的名声在西北一带, 早就声名鹊起。

随着灌江府的稳定, 变得格外不同。

韩潇想着写信过来, 纪炀肯定也会同意, 但自己亲自过来,不仅能看着藏书运走, 还能表示诚意。

纪炀当什么事, 这点要求自然满足, 甚至还盖了知府的印章, 表示郑重。

转移藏书这种事,用官府背书也没问题。

毕竟他家的藏书损毁一件,都是极大的损失。

纪炀甚至还怂恿都备份一些, 省得后人找典籍的时候要去坟堆里,不对, 要去墓室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