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知县(211)

“可大人来了,说这么大的宅子五两太少,让涨价。最后才定下二十两的。”

那不知名大臣听此,立刻抓到漏洞:“那还是二十两买的!这跟实物价值不相符,也是有错。”

王家娘子瞪他一眼,直接反驳:“你懂什么。知县大人没来之前,我们扶江县什么都没有,别说二十两了,有人七八两买下,我们都感恩戴德。”

“那会我病着,不是有这二十两银子,只怕早死了。”

听着两人吐露实情,不少人看向纪炀时,眼神变了变。

虽说二十两买人六进大宅子是有些过分,但也情有可原。

就在不知名大臣还要说话时,王家汉子从最里层的衣服里掏出一张契约。

“知县大人说是买下宅子,但从未住过一天,反而是我们一家人,一直住在宅子里。”

“大人但凡用房屋,也只有那么几件事。”

“其中一个院子,请葫芦秀才腾先生住下,来教导扶江县百姓制作葫芦器具,补贴家用。”

“还有两个院子,一个堆满石柱木料,最后全都用在盖当地官学房屋上。”

“剩下最后一个院子,冬日安置房屋破损的扶江县百姓,灾年安置流民,教下面百姓制化肥的时候临时落脚。”

“每次安置这些人,知县大人总会给我家银钱,让我们做做饭,照顾照顾人。”

“甚至连给我娘子看病的大夫,都是大人让贴身小厮去潞州城请的。”

“等他离开时,又把房契原封不动给到我家,那二十两银子也没有要走。”

说完这些,王家夫妇携手朝陛下磕头:“知县大人对我家恩重如山,让我们诬告,绝对不可能!”

朝堂一片寂静。

二十两买了人家六进宅子。

听着便是强占民宅的罪行。

可他自己一日不住,但凡住进去的,都是需要帮助的百姓。

房屋原本主人不用搬走,还能得银钱补贴。

等他任期满了,房契又还回去。

要说二十两买宅子是事实吗?

是的。

是真的。

可这种情况,如何告他?

告发他爱民如子?

告发他施医赠药?

还是告发他善待治下百姓?

再或者囤积石料木料,用来盖官学?

等王家夫妇说完,告状的麻奋,还有那个不知名官员,直接瘫软在地。

他们做了什么?

他们是给纪炀搭台子,给他扬名了?!

除了他们二人之外,剩下的官员里,不少都眼带泪花。

即使见多识广,也会被王家夫妇真挚地剖白感动。

只要你做实事,你治下的百姓一定会铭记。

他们会一桩桩一件件记下,还会千里迢迢赶来,告诉告状的人,你们告错了!

知县大人才不是那样的人!

皇帝缓缓看向纪炀,见他眼睛微垂,虽看不出情绪,但这样的纪炀很得皇帝喜爱。

若朝中都是这样的臣子,他又何必发愁,又何必为小皇子担忧。

皇帝再次扶王家夫妇起来,缓缓走到高台上,在龙椅坐下。

“这便是,要弹劾纪大人的案子吗?李东锋,你还有说的吗?”

纪炀看看瘫软在地上的御史台官员。

哦,叫李东锋。

记不记都行了,反正他没了。

纪炀隐晦地看向户部左侍郎,见那位低头不语,便知这件事他肯定甩得极为干净。

但,事情就这样简单?

纪炀垂眸,周围对他的夸赞,他也只听个大概。

他心底还有一件事没落下。

果然,同样跪在地上的麻奋忽然爬着上前,声嘶力竭道:“陛下,陛下我还要告。”

“我要告他纪炀不尊陛下,不尊朝堂,还有不臣之心!更说过大逆不道之话!”

皇帝皱眉,只听麻奋一字一顿道:“他纪炀在灌江府兵乱时,曾说过一句话。”

“他说,他说饿急了,抢粮算什么,也不是大错。”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你都不让我吃饭了,难道还要乖乖听话?”

在兵乱时,说饿急了,抢粮算什么,难道还要乖乖听话?

纪炀微微闭眼。

果然来了。

当时灌江府关闭城门,不让灾民进入城中。

他随口来了这么一句话,说过也觉得不对,但当时太忙,一时没察觉。

之后捉住李宾,才知晓这也当做把柄送到汴京。

他这话不算罪证。

却极为危险。

当臣子的,什么都可以做。

但不能失去陛下的信心。

他今日能在其他地方造反的时候,说出这种话。

明日是不是也可以为一句,抢粮算什么,为什么要乖乖听话,而做出与民有利,却与朝廷无利的事。

很多时候,皇帝跟百姓之间,并不是利益共同体,是在分割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