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生一遇(109)

作者: 陈之遥 阅读记录

虽然苏州之行铩羽而归,但雪城与江雅言的之间却有了些许别样的感觉。那段路不长,一行人走的却很慢。王亦尧夫妇开一辆簇新的道齐在前面,他们俩坐在后面那辆坏掉的福特里聊天。起先,江雅言说的更多一些,童年的回忆,学校里的趣事……,车窗大开着,初秋干净清爽的风吹进来,雪城也开始说了一些自己的经历。

63上海往事4

许多年之后,雪城还清楚地记得那个下午他对江雅言说的话,以及她每一次回应他的微笑。

他记得说起自己离开故乡的那一天,坐着竹排顺着剡溪而下,一路上听撑排人讲故事,比如刘阮遇仙,东汉永平年间的事情,再比如杨祖德剡溪觅金刀,是在三国。此类乌托邦式的传说,在县志上被归在乡谈野史里,不过就是短短几十个字:汉明帝五年,剡人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迷路乏食,摘桃充饥,沿溪行,遇二女,姿容绝妙,相邀还家,殷勤款待,结为伉俪。住半年,春鸟悲啼,思归出山。至家无复旧居,已历七世。晋太元八年,刘阮还山,寻仙无着,徘徊惆怅溪头,不知所终。却在剡溪撑排人的嘴里反反复复的说了几千几万次,每一个坐过竹排的人都听过,却只有像他这样背井离乡的人才会真的记得。

差不多有十年了,早不能说是记忆犹新,却在心里渐渐生了根,发了芽,窜出了细细碎碎的枝丫。故事里那入天台采药的剡人,刘晨和阮肇,从两个单纯的符号变成了有父母妻小,有脾气禀性的人,仿佛就真真切切的立在三步开外的地方,连身上穿的衣裳,脚下踩得鞋也看得一清二楚。又仿佛一抬头就能看见“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景色,那天生纤秀的山水,隆冬腊月铺着一丁点儿薄雪,八月里烫烫的日光洒下来,脚底下是顺着毛竹的缝隙渗上来的一线溪水,漾啊漾的,洇湿了鞋,随之而来的绵软清润的记忆,也全是亦真亦幻的,才一松手就飞也似的逝去了。

雪城一直就是个很会讲话的人,却没有多少把握江雅言会对这些陈年故事感兴趣,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她居然真的喜欢听,而一切似乎就是从那个下午开始的。

待到那年冬天来临的时候,翠西周和江雅言的女装商店“云绮”在外滩开张营业,所有事情都在预想的轨道上进行,只是人心里的一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了。

兆堃找了个机会,终于鼓起勇气,对江雅言吐露心迹。在那之前,他早已默默操练的许多遍。江雅言比他年长,也比他慧黠,他一直都怕她会取笑自己,结果却跟他想得不一样。

她耐心听他说完,而后温和的笑,对他说:“你是个很好的人,我们太不一样了,不合适。”

兆堃突然变得勇敢,强辩道:“既然喜欢一个人,怎么会不愿意改变?”

“哪怕是变坏?”她望着他反问,似乎饶有兴味。

兆堃点头,没有一丝犹豫:“是,哪怕变坏。”

她沉默,脸上带着不可捉摸的笑容,很久才说:“我本来一直以为,能露出最真的一面才是真的喜欢,后来才知道不是的,尤其是像我这样的人,宁愿累一点扮成他心里希望的样子。”

待到双鬓染霜,兆堃每每回忆当时的情形,都会有一种奇异的感觉。他不懂她为什么这么说,像她这样的人又究竟是什么样?自始自终,她未曾彻底拒绝他,但他却明白的知道,她已心有所属,自己没有机会了。

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江雅言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那时的她年轻善变,华光初绽,身边的人总是懵里懵懂的被她吸引,鲜有几个真能将她看个通透,王亦尧可以算是其中之一,或许雪城也是吧,只是蒙住双眼不看罢了,而她也宁愿他不懂。

旁人都知道她是世家女,父亲做过外交官,在欧洲呆过许多年,一直到她十多岁时举家归国。他们佩服她会玩儿,敢于做任何女孩子不敢做的事情,在好几个追求者之间周旋着,却又能不失淑女风范,觉得如果她去演电影,中国便会多一个玛琳?戴德丽式的女明星。

旁人不知道的却要多得多。她父母从未正式结婚,因为她父亲是反对纳妾的。早年在欧洲,她也是过过几天好日子的,直到母亲跟父亲分开,最后一次听到消息说是在法国南部一处温泉度假胜地的赌场里做不上台面的事情。那几年很好的岁月到头来只留下一些小小的遗迹,一把梳子,或者一只香水瓶,都是旧的,却透着一种精巧别致,是那些时髦的美国货不能比拟的精巧别致。

十几岁初到上海,她发现自己陷落在一群陌生人中间,家里有父亲的正牌夫人、一个异母哥哥,以及众多势力精明的帮佣。在这种环境里,她很快就学会了两面三刀曲意逢迎,几乎是无师自通。

上一篇:亦筝笙 下一篇:原来我曾爱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