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命运的抉择(288)

作者: 黑色柳丁 阅读记录

也就是说英国在经历了“圈地运动”后其粮食的产量并没有因为圈地而减少。相反的因为“圈地”的刺激以及“美洲牧草”的引进改变了耕作技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粗放型农牧场也节省了农村劳动力。这才会出现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的情况。而不是象“桑争稻田”那样影响粮食生产,将大量的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桑争稻田”和“圈地运动”是在相似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性质相似的历史事件。就是由于中西的农业结构不同,它所产生的结果却迥然有别。

同样的例子还有岭南的商会农场。张慎言等人并不知晓陈邦彦所提到的一系列农业技术上的革新正是源于广东纺织业的发展。当初“纺纱机”的出现使得新安的纺织业有了极大的飞跃。与欧洲的纺织业相似广东的纺织业以棉、麻、毛为主要原料。故广东生产的“汉布”主要的竞争对手历来都是印度的纱布和棉布,而不是江南的丝绸。但岭南地区没有大规模的牧场,也不适宜种植棉花。为此孙露在让人引进玉米、土豆、高粱等外来农作物的同时。也让詹母斯从欧洲带来的各种牧草。以求发展畜牧业。于是在这数年间岭南的农业结构也在潜移默化中开始倾向于欧洲的农牧结构。

因此就象英国那样岭南地区畜牧业和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对农业产生什么重大的冲击。相反却形成了不少特殊的轮耕制度,为商会农场的形成奠定了技术基础。如今工部和户部合作已经开始在湖广、河南、两淮等地推广这些种植技术。甚至打算将芜菁和三叶草引进到河南的公社。以便效仿欧洲实行四圃农作制。当然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会有所取舍。于是一旁的黄宗羲接口道:“朝廷不可能照搬岭南模式到江南。毕竟两地气候土质相差甚大。江南有其自身的特殊优势。例如江南等地普遍都能实现一年两熟,有些地方甚至还能做到一年三熟。依下官之见朝廷现在应该制定相关的法规限制商会开发桑田的数目。规定不得将农用的水田改为桑田。以及对生丝业的出口抽重税用来治横丝绸业的发展。至于棉争粮田的问题。还是在河南两淮等地推广棉、麦轮作制的好。”

孙露听罢点了点头“桑争稻田”和“棉争粮田”是个复杂的问题。它们涉及到的不单单是农业结构、农业技术的问题。更深层次的是“市场调控”与“国家调控”的问题。就象黄宗羲所说的那样现在是该国家出手动用行政手段的时候了。于是孙露沉吟了一下回道:“此次的桑稻之争暴露出了朝廷在治国理政方面诸多问题。粮食关乎民生涉及是国家之本决不能忽视。因此朝廷不能就此再放任商会无限制圈地下去。户部与刑部要尽快查明江南目前的真实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临时措施以限制桑田的扩展。以保证今年江南粮食的产量不受影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帮助湖广、南阳等地百姓恢复耕种。只有这些地区恢复了粮食生产才能减轻江南在粮食供应上的压力。”

“遵命!”陈邦彦和黄宗羲听罢齐声领命道。

孙露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回头向沈宸荃和朱舜水两人说道:“这次两位大人在桑稻之争的问题上处理得很好。及时向朝廷反应了地方上的问题。作为地方上的司法官员你们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至于户部这次整改的效果最终如何就要仰仗诸位的监督以及反馈了。两位大人要记住商人总是逐利的。他们总是想方设法的钻空子。现在朝廷又需要商贾们发展商业。但没有朝廷的管束他们就会无法无天。怎样有尺度的约束商贾就要看诸位地方官员的能力了。两位大人也不要有太多负担。一切按照大明的律法为准则行事就行。”

孙露的一席话语让沈宸荃和朱舜水受宠若惊。在他们看来这首相大人虽同商会有联系却并没有袒护商会。也算是做到公私分明了。就连张慎言也觉得孙露最后的几句还算能接受。但他依然抱着观望的态度看待此事。毕竟孙露现在也只是口头承诺,还不知道那些个奸商会耍什么花招呢。却听孙露以诚恳的口吻向他和汤来贺说道:“对于折子上的案件刑部也只是提供部分证据。至于案件的审理由司法院全权处理。皇上和内阁都不会插手。一切以大明的律法和签定的契约为准则。该怎么判就怎么判。无论商会,还是百姓都是平等的。”

第44节 蕙露轩

话说孙露在内阁会议室同众位大臣讨论了一番江南农桑事宜。不知不觉中这日头已然西坠,孙露交代了户部一番后便打道回府了。她知道光凭一场会议几句话语既不能完全说服张慎言等人。关键还是在具体地方的落实上,让事实证明一切。然而这个时代缺少良好的通讯措施许多政策颁布下去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地方官员自己把握尺度。由此黄淳耀和孙兆奎在此次事件上的做法孙露还是很赞同的。毕竟没有他们的监督许多问题就会被掩盖在华丽的外表之下。商会真是一把双刃剑。孙露虽然与财阀们荣辱与共。可是重商主义的逐利性势必会让财阀们铤而走险枉顾法纪。怎样用好这把双刃剑又不伤到自己就看自己的如何疏导了。

满心盘算着如何同商会财阀周旋的孙露忽然觉得马车一停。她掀开帘子一看原来是到杨府了。朱红色的大门口四个象标枪般站得笔挺的卫兵。孙露起身走下了马车。卫兵们脚下啪的一下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比起马车来孙露其实更喜欢骑马的感觉。然而在大街上骑马目标太大了。为了安全有时就不得不放弃些自由空间了。回了个军礼的孙露径直走进了杨府。夕阳下正忙着打扫庭院的家丁们一见大少奶奶回来了。立刻便停下了手中的活儿垂手站在了一旁。孙露友善的朝众人点了下头后转身进了后院。

这杨府虽大但人丁却不兴旺。自从杨家二小姐出嫁后这大宅子就越发显得冷清了。而杨母也在杨绯儿随陈家明去南洋后便一直隐居府中的庵堂潜心修佛不在过问世事。正当孙露穿过长廊时迎面却撞见了两个身着华服的年轻女子。那两个女子一见孙露便立即向她道了个万福。孙露则礼貌的报以一个微笑。这两个女子便是杨开泰的三姨太太和四姨太太。对于她们来说眼前这个大少奶奶才是整个杨府的主人是朝廷的首相。虽然孙露的态度一向和蔼但她们却始终不敢有所怠慢。

说实话孙露到现在看见自己公公的这几个小妾心中还是怪怪的。对于她们的出身和名讳孙露并不知晓。只知道她们中最年轻的一个年纪比自己还要小几岁是杨开泰到南京后从画舫中赎出的歌姬。应该就是眼前这个穿耦荷色袄子,葱黄绫棉裙的年轻女子了吧。果然看上去不过二十不到的模样。透过被风掠起的长裙孙露一眼瞥见了四姨太那犹如菱角一般的三寸金莲。那脚尖尖翘翘的几乎同脚踝一样粗细。孙露没想到人类的脚竟然能整成这样的形状。看上去连站稳都成问题。不知道走起路来会是什么样子?孙露好奇的想着。那两个姨太太见孙露正盯着她们的小脚看。不由的一阵脸红,连忙抚了抚裙摆连声告退随着两个丫鬟快速离的开了长廊。

上一篇:石缝花开 下一篇:美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