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命运的抉择(1108)

作者: 黑色柳丁 阅读记录

眼见着梅雪动了动嘴唇还想反驳,杨念华立刻就接上了嘴道:“好,好,好,我的好妹妹,我知道你这是为姐姐好。”

“瞧。还是念华姐姐明白事理。”淑莲摆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点头道。这一下可惹得周围人等一阵轰笑。就连她本人亦不好意思的跟着笑了起来。

此刻看着难得笑得那么开心的女儿孙露心中却有着一丝难言的忧伤。曾几何时她的华儿也是像眼前的小淑莲这般爱疯爱闹。可现在却是沉默寡言,平时若非有事绝大多数的时间总是待在自己的寝宫里足不出户。俨然是一副习世的模样。孙露知道自己身为君王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女儿的情况。在愧疚之余她总是尽量抽出些时间来同女儿进行交流。眼下自然也是个好机会。于是她跟着便接过了话题问道:“华儿。那刚才梅雪说你待在宫里看书,不知看得都是些什么书呢?”

“其实女儿是看这天热不想出去多晒。所以应了王夫人的邀请为宫里的书楼整理书籍罢了。”杨念华柔柔的欠身道。

“陛下,念华姐姐还要诗舍整理诗歌出书呢。所以她很忙的。”淑莲未等杨念华说完就连忙插嘴道。

“哦,诗社?”孙露扰有兴趣的望着女儿问道。

这下可论到杨念华回头瞪淑莲那个多嘴的小丫头了。不过她最终还是老老实实的向母亲说明道:“母亲,这个诗社其实是去年元宵节。一时兴起同进官臣子女们玩的游戏。后来他们虽然都出了宫却也时不时也会捎来一些外面时新的诗词让女儿品鉴。没想到一年下来也收集了不少。女儿想就这么放着也怪可惜的。所以便挑拣了一些优秀的诗词整理成册。”

什么品鉴。莫不是变着法儿的给女儿写情书吧。作为过来人的孙露不禁在心中暗付道。不过表面上她还是不动声色的问道:“那华儿可看见中意的了?”

“有啊。有啊。念华姐姐这些日子一直都在念叨着一首叫什么来着……哦……是《如梦令》。”淑莲抢先一步“替”自己的好姐姐回答道。

“母亲,您可别听她瞎说。”杨念华俏脸一红回头啐道:“就你多嘴。”

“我怎么多嘴了。本来就是嘛。”淑莲不服气的说道:“姐姐你不是经常念叨这首词吗?我听这么多遍都能背出来了,正是辘轳金井,满地落花红冷。蓦地……蓦地……啊。后面我忘了。”

经淑莲这么一说在场的众人再一次被她逗得笑抽了。只见那梅雪没好气的接口道:“还说背下来了呢。不过才一句就忘词了。瞧你羞不羞啊。”

“我才没有说谎呢。好姐姐,你是喜欢那首词不是吗?”淑莲拉着杨念华可怜兮兮的求救起来。

“是。是,我是喜欢那首词。”杨念华只得应了下来。却见她顿了一顿整了下思绪后便将那首词颂出道:“正是辘轳金井,满地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笔纹灯影。”

“对,对。就是这首了。”淑莲拍着手鼓掌道:“还是念华姐姐念得好。”

然而孙露听罢却不由的楞了一下。这首词她隐约间似乎在哪儿听过。可一时间却又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一来可能是她的文辞功底本就不行。对诗歌方面的认识也不够。所以别说是盗用后世名诗名词做才女了。就连好不容易借用了一下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也被史可法当场给识破了。因此她很快就放弃了对脑细胞的无谓浪费。继而颔首笑道:“嗯,确实是首好词。那母亲可就等着看你整理的诗词了喽。”

正当孙露在餐桌上与几个小丫头其乐融融的讨论着她们这个夏日在行宫内的所见所闻之时。门外忽然传来了女官恭敬的通报声:“启禀陛下。黄首相与香港商会的陈会长在殿外求见。”

“知道了。告诉他们朕马上就到。”一瞬间孙露就从慈母又变回到了刚才在长廊上的那个君王。却见她起身朝着正盯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柔和的笑道:“你们慢慢吃吧。”

看着母亲的远去的身影杨念华心里不禁泛起了一股怅然。她知道母亲不管到什么时候终归还是帝王。帝王的心里国家社稷才是头等大事。忽然间一声清脆的童音打破了杨念华的思绪:“念华姐姐你怎么了?”

“啊,没什么。”杨念华立即收起了心中的惆怅。然后回过头来捏着淑莲那肥都都的小脸道:“你个小鬼。下次还敢瞎说。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哎哟。好姐姐。我下次不敢啦。”淑莲连连讨饶道。可一但杨念华松了手。她却像只小老鼠似的一下子窜到了门外扮了个鬼脸道:“念华羞羞。念首词还会脸红。”

“小鬼头你别跑。”杨念华嘴里喊着淑莲。却并没有要站起来的意思。此刻她的脑海里正映出一副熟悉的画面。

记得那次她随李姨去发粥。那是她第一次见到乡间的轱辘。一时兴起之下她自告奋勇的要去打水。却不想在井边遇到了一个有着象星星一般眼牟的男孩。那男孩大约也只有十二、三岁的样子,可在他的注视下十五岁的杨念华却失手让水桶掉到了井里。溅起的水花一下子沾湿了她的花裙子。

“真是的。为什么每次念到那首词都会想起那天的事呢?”杨念华咬着嘴唇喃喃的说道。

第351节 候圣驾两臣怀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争执

话说那边杨绯儿忿忿不平于中华政府暗中给自己使绊子的同时,这边她的丈夫陈家明却同内阁首相黄宗羲一同出现在了女皇位于汤山的行宫之内。眼见着天气一日热过一日,女皇的御驾也越发的没有离开汤山的意思。于是乎汤山的行宫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中华帝国的中心。皇帝驾临之处即为皇权所在。这是任何一个朝代都通行的规矩。只不过孙露并没有像那些原本该君临天下的满清皇帝那样将整个统治机构搬到他们所处的避暑行宫。事实上帝国的统治机器此刻依旧在南京城内有条不紊的运行着。孙露清楚的知道作为一个帝王,她该做的是站在机器旁观察机器的运转情况、指定工作的方向与计划。而非跑过去手把手的教那些“齿轮”、“螺丝”如何运行。因此孙露将日常的管理工作都委托给了帝国的首相来处理。而无论是先前的陈邦彦还是现在的黄宗羲都是难得的合适人选。他们既能心领神会女皇的想法,又能游刃有余的周旋于派系斗争之间。特别是前者更是尤为的重要。

不过在外人羡慕于黄宗羲圣眷正浓的同时。他本人却有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烦恼。诚然现在的首相制让他手握重权,但仍有许多地方却是连他这个首相都插的不了。例如帝国在海外的攻略,例如帝国的金融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孙露是个有主见、有抱负的君主。她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都要清楚自己的想要建立的国家究竟是个什么模样。而非简单的“太平盛世”、“万邦来朝”这一类空洞的口号。故而在这种情况下做一国之首相可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因为黄宗羲所要扮演的并非姜尚之类的导师一般的臣子。而是以自己的才华来描画君主所庙宇的蓝图的臣子。明白人都知道前者虽然辛苦,可后者更为难做。

上一篇:石缝花开 下一篇:美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