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仓库养孩子[快穿](50)

作者: 三两笙 阅读记录

宋红玉年纪小,身体又不好,还没走到镇上,人就累得出汗了。

初心就让她上车坐着,宋红玉也没再拒绝了。

尽管车上坐了个人,但宋昌永却没感到有太多的重量,他让初心也坐上去,后面还有好长一截路呢。

初心摇头拒绝,尽管宋昌永看起来人高马大,身体结实,到底还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初心可不想压榨一个小孩子。

何况三四十里路,换算成公里也就十几二十公里路,原主又是常劳动干活的人,走这点儿路根本不算什么。

三人到达县城的时候,已经快要到午饭时间。

“先去医馆找个大夫看看,然后咱们再去ᴶˢᴳᴮᴮ找个吃饭的地方。”

初心跟路人打听,才知道县里只有唯一一家医馆,上百年的老牌子了。

来到医馆门前,宋昌永在外面看着车,只初心和宋红玉母女俩进去了。

医馆里药香浓郁,堂中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精神奕奕的老大夫,正指点身旁碾药的小少年。

看到来人,老大夫才停止指点,看了眼初心跟宋红玉后,让宋红玉坐下让他探脉。

老大夫诊完脉后,就将宋红玉的症状说了个七七八八,初心向老大夫讨诊治的方子。

老大夫摇头说,“药补不如食补,依我看不必吃药,我写个药膳方子与你,每月吃上两三回,平日多多走动,只消三五年的功夫,身子便可恢复康健。”

初心冲老大夫道谢,又说了宋红玉两句,她脸色微红,显然也很高兴。

老大夫很快写好一张药膳方子,其中都是些寻常的药材,价钱也不贵。

初心便在店里抓了些,付了诊金和药费,才离开医馆。

出来后,宋昌永问了诊治的情况,得知宋红玉能够如常人一般康健,不免喜形于色。

“往后我多进几次山,打到的猎物就去跟张屠户换成钱,妹妹可千万别为银钱担忧,身体好了才是最要紧的。”

进山打猎到底危险,不过初心也没说不让宋昌永去的话,反正等她找到合适的门面,就全家搬来县城。

到时候离得山高水远的,不信宋昌永还能赶夜路跑回宋家村去。

“先找个地方吃饭,吃完饭我还有事情要办。”

初心领着宋昌永和宋红玉,在医馆附近找了一家露天小摊。

摊主是一位中年夫妻,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初心点了三碗面,趁摊主下面的功夫,时不时搭几句话。

通过简单的闲聊,初心得知摊主夫妻俩也不是县城人士,而是附近村子里进城讨生活的。

夫妻俩在附近租了个房子,平时在这摆摊,每个月只需交上一定的钱数,就不会有官吏驱赶。

刨除房租,一家人的生活费,以及上交的摊位费和税款,每个月挣的银子,比留在乡下土里刨食要强多了。

说着,三碗面上了桌。

虽然是普普通通的一碗面,但卖相十分不错,手工拉的细面根根分明,热腾腾的水汽里混合着面粉和香油的味道,不由让人食欲大开。

三人吃完了面,初心就根据打听到的地址,找到了县城唯一的一所牙行。

牙行也就是古代的中介所,地方不大,但来往的人却不少。

初心一进来,立刻就有人上来招待。

来之前初心已经打听过中介费,不便宜,但也算不上很贵。

为了这笔钱能花的物有所值,初心提的条件也是十分详尽。

她打算在县城租房子,但最好是能够商住两用,前门拿来开店,后面自己一家人住。

这样可以省下一笔摊位费不说,有门面的话,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

牙行的人也没有不耐烦,显然是应付多了这种事,详细记下初心的要求后,表示最多三日,一定找出合适的房子。

眼看时间不早,回去路上还得花些时间,初心便定好三天后再来。

宋昌永和宋红玉兄妹俩根据初心的描述,也猜到初心是想跟面摊老板一样,在县城做吃食生意。

回到家后,兄妹俩也有默契的什么都没说。

等待消息的这三天里,初心没有去镇上摆摊,而是宰了一只鸡,配合着医馆抓的药材,给宋红玉炖了一次药膳。

宋红玉知道自己的身体有康健的希望,也十分配合,日头好就在外头活动,要是起风或者天阴,就在屋里活动。

宋昌永也照旧下地侍弄庄稼,有空就进一趟山,摆弄陷阱,每天早出晚归。

周氏和王氏倒是在背地里跟丈夫嘀咕过,说初心不去镇上摆摊,三个人吃什么,难不成以前还偷偷攒了银子不成。

次日,到了跟牙行约定的第三天。

初心这次进城没带宋红玉,就跟宋昌永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