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仓库养孩子[快穿](137)

作者: 三两笙 阅读记录

吴月娟每天都有活干,每当她闲下来,打算去找安安说话的时候,她妈就会叫住她,给她分配别的活。

小年前一天,初心从封市回来了。

一家人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做豆腐、炸丸子、打扫卫生。

年后,刘文英带着赵军上门做客,余母看出孙女在家无聊,便留了赵军在家住几天。

刘文英则一个人回去,毕竟家里还有两个老的,要是来人走亲戚串门,她还得招待。

安安跟赵军这对表姐弟算是彼此有了个伴儿,赵军在家也不怎么跟村里的其他小孩玩,他性格比较安静,而村里的孩子大多都是顽皮性子。

表姐弟俩就在家里下棋,不是象棋、五子棋,而是升官图。

玩累了就一起看书,安安的书有很多,都是平时去新华书店买的。

家里的书安安基本都看过,没看过的才会留在封市那边。

过完年,安安就跟着初心回封市了。

高一不分科,等升高二的时候,就要分文理科了。

安安的理科科目的成绩也不错,但相比起来,她更喜欢文科一点。

于是在升入高二的时候,安安就选择了文科。

对于大学,安安没有什么特别想去的,老师们建议她把师范作为目标。

可安安并不喜欢教书育人,她喜欢在纸上写一些小故事。

安安是在读初中的时候开始练钢笔字,稍微练得有点儿样子之后,安安就没有再对照字帖,而是抄文学书。

抄多了安安的思想就有些天马行空起来,有时候会在这些文学书里参杂自己的想法。

等上了高中以后,安安练字的内容则变的随心所欲,有时候是日记,有的时候是自己编的小故事。

安安还很乐忠于把自己编的小故事分享给初心,还别说,其中有几个小故事编的还挺有趣。

初心没有制止安安的‘副业’,只是让她要牢记主业。

高二的寒假,安安早早的就回榆树村陪伴余父和余母了。

安安的梆笛学了两个寒暑假,发现实在没什么天赋,干脆就放弃了。

随着1990年的到来,刘文英的丈夫也已经消失了近十年。

连刘文英的公公婆婆都觉得儿子可能已经死在外面,刘文英却一直告诉儿子赵军,他爸爸在外面工作挣钱,只不过因为不方便,所以才一直没有回来。

这倒不是刘文英对丈夫有多深厚的感情,单纯是为了让儿子有个念想,不至于觉得自己是个没有爸爸的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像时间也开始过的特别快。

明明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但一眨眼的功夫,安安就要高考了。

安安的生日是在下半年,得过了十月才算满十八岁。

在同一批学生里,安安的年纪也不算最小。

高考前安安就已经决定好要报考哪所大学,了解到这所大学往年的录取分数线。

学校摸底考的时候,安安的分数不错,所以高考那几天,她也很放松。

反倒是初心这个当妈的,比安安还要紧张一些。

等待放成绩的时候,安安也没闲着,天天邀同学一起出去玩。

今天去动物园,明天是植物园。

不过每天回到家,安安都会打开笔记本,用钢笔记录下一天发生的事情。

七月份,录取通ᴶˢᴳᴮᴮ知书寄到学校,安安拿完通知书后,就准备回榆树村给爷爷奶奶报喜。

余父和余母没想到家里还能出一个大学生,老两口在看到安安那封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高兴得老泪纵横。

“老余家祖坟冒青烟,出了个大学生。”

余母又哭又笑,拉着余父商量,要给安安在村里摆十几桌酒庆祝庆祝。

榆树村跟安安同龄的孩子里,只有安安一个人考上了大学。

大部分都止步于中学,也有几个是高中毕业的。

这种学历,放在现在出去找工作也能找到,但肯定没有大学生金贵。

大队里知道这件喜事后,更是买了一个大盘炮,在办酒当天连炸了四五分钟。

老余家的位置小,摆不开那么多张桌子,于是大队里做主,干脆把酒席露天摆在打谷场上。

反正这会儿天气热,菜烧好后,端到外面也不会很快冷掉。

只是为了防止馊掉,摆酒的时间挪到了傍晚。

烧菜的人都是村里好手艺的大娘们,初心就在边上打下手。

这个升学酒,让余父喝得烂醉,村里人搭手把他扶回家时,他嘴里还一个劲儿的说‘安安出息了’。

安安考上的大学,在隔壁省的省城,离家也不算特别远。

八月底安安要去学校报道,所以提早几天去封市收拾东西。

出发的时候,吴月娟叫住安安,塞给她一个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