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军阀治世(161)

作者: 菜鸟如林 阅读记录

公职人员中,将再次调遣教师三十人,船匠五百人,医师二十人,登莱大学农业系学员三十人。

对于这些军职和公职人员来说,他们没什么选择,接到调令就必须准备登船,他们的调期为三年,三年后可以选择是回来或者继续留在北美,期间月薪一律增加一两白银。

美洲对于大多数人来,即熟悉也陌生,在地理知识的普及上,很多军民都知道了海外拥有广阔的世界,同时拥有许多肥沃的土地。

只是要到荒凉的海外,让许多军民都有些退缩,这种现象在世界各个殖民国家都有出现,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放弃当前事业以及熟悉的环境,一开始只有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才愿意出海冒险一把。

但赵岩的移民政策却一定程度与这样的定律有所冲突,赵岩对殖民地的开辟非常重视,所以移民的军民都必须是忠诚的,更希望移民出去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不想造就一个鱼龙混杂的殖民地。

他要复制一个新的大明到北美洲!

以后不仅美洲的印第安人不能存在,那些素质低下,对民族没有忠诚感的百姓也不能放到美洲去。

因此对于军职和公职人员采取强制性调任,不过也就是三年,相信三年后会有人选择留在美洲,而且每年都将会有军职人员和公职人员调往美洲,回来多少人就再调多少人过去。

第三卷 :聚敛天下 第八十五章 :茅元仪来投

第八十五章:茅元仪来投

此时的登莱,各部门绝对是无比忙碌,特别是培训部门,今年地盘猛增,管理人员却是远远不够需求。

丈量土地和登记户籍的工作一一展开。

莱州和青州的百姓听说赵岩要租地,那些自耕农都有些抵触,就连那些黑户都急匆匆的跑来登记户籍。

不登记也不行,田亩丈量工作已经展开,那些不在官府征税范围的百姓,他们的田地也在丈量范围。

秋收也如期而至,登莱各屯地顿时忙碌了起来,在登莱屯田的百姓,劳动强度是非常大的。

他们要做的事情远远比大明任何一个地区的百姓都要多,同时还要参加操练,所得的虽然多,不过赵岩每当看到时刻忙碌的百姓,还是会不时的露出些愧疚来,因此每到夏收和秋收,各营士兵必定会到田间帮忙抢收。

今天秋收依旧如此,登莱军团和辽东军团两大主力部队,也都放下训练,参与到了秋收之中。

什么是军民一家亲?

在登莱看到收获的场景时,也就能明白了,这是不带任何做作的关系。

赵岩叫来宋汶原和张步云,对张步云交代道:“从明天开始,宣传部开始重点宣传美洲的富庶,务必让屯地百姓心生向往,另外加强思想宣传,强化民族意识。”

“若是把百姓都移民到美洲,屯地的发展恐怕会停滞。”张步云很不解,对赵岩提醒道。

“登州本就不太适合发展,这个我明白的。我们也不是一口气就要把人移出去,我们一步步慢慢来。”赵岩说道,然后对砖头对宋汶原吩咐道:“教育部加快速度培养教师,男女教师都要培养。再抽调一批教师,在各屯地青壮进行扫盲,可以让屯地减少一些军事训练。师资方面有没问题?”

“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主公昌平大胜后,招募文人容易了许多,这个月招募局就招到了一千多名文人,教育部就分到一半。”宋汶原回答道,“招募局招募到的人员还会继续增加,明年我们的师资就会比较充沛了。”

“那就好,我们只要在登莱完成扫盲教育,就可以向海外大规模移民了。”赵岩一想起这事就无比舒心。

以前招募人才,人家听说他是个小小武官,理都不理的。

自从昌平大胜清军后,赵岩在大明可谓是威名远扬,现在大明各地的精英阶层,几乎没有不知道他的。

名声大虽然目标大,容易遭人计算,但这好处也大,招募人才显然容易得多。

招募局的招募方式简单得很,凡是会写会算的一律招来,不管有用没用,然后再进行回炉重造。

先培训一段时间,兼思想灌输。然后分配到基层岗位上去,然后根据能力、忠诚度进行提拔。

忠诚度所占比重会比能力大一些,有些知识分子的能力再高,若是对登莱的各种制度没有足够的认同感,只会被裁汰。

并不是要求每个人刚到就有认同感,培训时会和他们讲道理的,各种制度有什么好处,都会给他们讲明白。

若还是冥顽不灵,那真是朽木了,只能弃置不用。

宋汶原和张步云走后,赵全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小声在赵岩耳边说道:“大人,茅元仪来投。”

“茅元仪?”赵岩惊讶的站了起来,“他怎么来了?”

“从漳浦偷偷跑来的。”赵全小声说道:“现在就住在会馆里。”

“我们现在就过去。”赵岩十分重视,直接朝会馆走去。

除讨论纯军事外,还包含科学技术、体育、交通运输等内容。该书240卷,附图738幅,图上记载地名500多个,是15世纪前中国记载亚、非二洲的地理图籍。该书《军资乘》、《占度载》两部分科学技术最引人入胜。《军资乘》中关于军械、战船、火药、火器、水利、漕运、医药、马匹等都与科学技术直接有关;《占度载》中有关方舆、海防、江防及航海涉及地理学、地图学、航运技术及火器使用等内容。《占度载》所载“郑和航海图”是中国现存最系统完备的古代海图,绘出了郑和15世纪出使西洋各国时庞大舰队的航程,所经地点的名称、方位、地形,以及以南京为起点,途经南海、印度洋沿岸各国至非洲东海岸的航线等

茅元仪的一生,空怀一腔热血报效家国,却死在了党争之上。茅元仪是孙承宗派系的,这个派系已经被人一摁到底。

登莱军建立时,就研究过茅元仪的《武备志》,并且吸收了很多内容。

赵岩毕竟是现代人,对古代行军打仗的细节并不是太了解,而《武备志》与戚继光所著的兵书,也让登莱军少走了很多弯路。

当赵岩到了会馆,便见到了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看上去有些风尘仆仆。

“茅大人,这就是我家将军。”赵全向茅元仪引荐道。

“茅元仪见过大将军。”茅元仪连忙对赵岩作揖行礼,赵岩连忙托住,说道:“茅先生乃是在下前辈,在下怎敢担此大礼。”

“不然,将军昌平一役大灭建虏威风,保得大明关内平靖,此礼自可担之。惭愧,枉我空有一身抱负,却全无施展之地,八月初我于漳浦听闻将军意三年复辽,特来相助将军。”茅元仪郑重的说道。

“得先生相助,三年复辽足以。”赵岩高兴的笑了起来,对赵全吩咐道:“让人准备酒菜,给茅先生接风。”

“在下罪人之身,将军以后叫我茅赴即可。”茅元仪说道,他被发配到漳浦,这次来投乃是偷跑而来,要是让朝廷知道了,可是个大麻烦。

“好吧!”赵岩点了点头。

……

当天赵岩将军部和参谋部的人都请了过来,给茅元仪接风洗尘,众人知道他是茅元仪后,不由纷纷向他敬酒。

茅元仪受到热情接待,这些年他经历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心里甚是感动。宴席散后,赵岩将他安顿在堡内的一间别致的小院。

这片地区是高层人员居住的地方,人人都住在这种小院之中。

第二天赵岩即带着茅元仪四处参观。

如何安排茅元仪的问题,赵岩也不知道如何安排,只能让他自己选择。

茅元仪是火器研究专家,同样精通兵事,到参谋部可以,到军器局也可以,甚至是带兵也行。只不过带兵需要进新兵营培训一段时间。

首先参观的就是军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