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我你可怎么办(62)+番外

原来,这一带的山区因为条件适宜,泉水又出名,从清乾隆年间开始,当地居民就以酿酒谋生。改革开放之后,山区的名声也传了出去,山上山下陆陆续续开了不少酒厂。

厂子开得多了,人也就多了起来,镇子的规模也扩大了不少,不少从事其他生意的商人也开始出入泉水山,其中就有不少做药品保健品生意的商人。

泉水山水土适宜,有不少人跑这里来包山头。他们当中有养马养鹿的,也有搞种植的,比如种坚果、种玫瑰,当然也有种植药草的。

药材种植在泉水山上并不能算是规模最大的生意,但因为自然条件好,生长在这里的药材品质都非常出色,于是渐渐的在在药材市场闯出了一点儿小名气。尤其近几年来,随着药品保健品市场的扩大,有不少药厂都在这里搞起了定点培养。

李云端打的也是这个主意,而且他在来之前也已经有了目标,就是前世曾经合作过的一家药园。这家药园的老板是个非常可靠的人,重生之前的那几年,有不少人觊觎他的研究成果,顺藤摸瓜找到了泉水山上这位供货商。但是对这些拐弯抹角打听消息的人,药园的路老板都一一打发了回去,从未泄露过半点儿有关他的消息。

这个人的人品,李云端是信得过的。

他担心的只是现在这个时间段,人家药园到底有没有开起来?

霍冬桥和助理二跟在李云端身后溜达了一会儿,忽然听见李云端又惊又喜的喊了一嗓子,“真的是路锦亭?”

霍冬桥连忙凑过去,见李云端正拉着一个看药摊的中年男人说话。

中年人四十上下的年纪,肤色微黑,长相十分憨厚。听到有顾客问起了自家的药园,他脸上露出笑容,连连点头说:“对,就是小路老板,他在山上。”

李云端提了一路的心,生怕临门一脚找错人,拉着他继续追问,“路锦亭是不是瘦瘦高高的个子,外地口音……哦,这里有一个烫伤的疤痕?”

他指的是自己左手手腕的位置。

“是我们老板。”中年人笑着说:“小先生认识他?”

李云端大感侥幸。但此刻他没有见到人,也不敢把话说的太死,“不能说认识。我听人说起过,都说你们老板是外地人?以前不是在这里开药园的?”

“对,对。”中年人也不觉得这是被套话了,或者他也不觉得这些事有什么不能说,笑眯眯的解释说:“小路老板是年初刚接手了药园的。以前的老板岁数大了,儿女都在外省,他跟着过去享享儿女的福。”

路锦亭竟然就是今年开始做这门生意的……

李云端油然生出一种买彩票中了大奖的感觉。

在他身后,霍冬桥摸着下巴陷入沉思,他怎么觉得路锦亭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呢?

路锦亭的药园就在泉水山上,沿路过来,霍冬桥等人就看到路边竖着各种牌子:果园采摘、农家乐、私人酒坊等等。

李云端对这种情况也是有些意外的。他记得他前世来这里的时候已是几年之后了,但那个时候山里并没有这样的生机。酒坊倒是会更多一些,但其他生意则几乎绝迹了。

也不知这期间出了什么事,是开发大山的热潮过去了?还是政策方面出了什么新的规定,导致很多商人退出了泉水山这个市场?

李云端不得而知,只觉得眼前这个热热闹闹的泉水山也挺有意思的。上山的一路都看得到人烟,他至少不会再像前世一般摸到半山腰就迷路了。

山路难走,从半山腰的小镇出发,到泉水山清凉峰,两辆车足足走了五个多小时,于午后时分赶到了清凉峰上的芽口村。

村子不大,百十来户人家,搞药材种植的共有三家。这三家的规模都不大,其中路老板的药园最大,也是最远的一个。

一看见路家药厂的人带着客人回来,他们的车辆还没进村就被人拦住了。

拦住他们的是个上了岁数的老人,自称姓罗。他个子不高,人长得干干瘦瘦,一双黑豆眼倒是显得十分精明。

他先是操着一口怪模怪样的普通话夸赞自家的药园,挖苦其他家的药园都是“不懂行的人瞎折腾”,又打出了一手苦情牌,说自己孤老头子一个,无儿无女,只靠一个小药园子维持生计。

这一番话听的路家药园的那位技工脸都青了,几次想开口分辨都被罗老头伶牙俐齿地怼了回去。

李云端却只是笑,像看戏一般,等他说完了才慢悠悠的来了一句,“大爷,你太客气了。我也想包山头开药园,今天是特意过来考察的。我打算把整个清凉峰都包下来,要做就大点儿的买卖。以后咱们就是同行了,还劳你多指点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