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我你可怎么办(231)+番外

祝之言不放心的追问他,“这事儿不会连累我吧?再让太上皇揪着我的小辫子,估计就要直接把我给开了!”

霍冬桥拍着胸脯给他打包票,“放心!他开不了你!”

祝之言不是很放心,但他打滚撒泼也什么都没问出来,只好哭丧着脸继续去安排给医药联合会造谣……哦,是揭露证据的工作去了。

医药联合会的账目问题连日来持续发酵。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络上发声,有的在评论水军们发出来的小道消息,也有一些知情人旁敲侧击的对网上披露的消息做一个侧面的证实。

比起这沸水一样的局面,行内人的态度反而要冷静得多。

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对于医药联合会内部的情况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耳闻,但是联合会标榜的“先驱者”、“业内翘楚”之类的标签对他们有着太大的吸引力,所以很多人即使已经察觉了联合会内部可能存在问题,仍然选择了不去深究。

也有一些人并不是自欺欺人,他们只是太过清醒,知道医药联合会发展到如今这样的规模,背后牵扯的人脉、利益关系非同寻常,只是学术界一两个人提出质疑,对这个组织不会有任何影响。

相反,医药联合会却拥有足够的力量,将这些提出疑问的人远远地踢出这个圈子。他们会斩断这些人前进的阶梯,让他们在行业里再没有发声的机会。

于是,他们只能保持沉默。

但如今,既然有商界的大佬们开始组团打怪,这些人也就自觉的探出头来替这些大佬们,同时也是替自己呐喊助威。

这其中,就有霍家的家庭医生程游和他的老师顾松教授。

顾松和谢塘都是海州学术圈里有名的学者,也都是今年向医药联合会提出申请,并且通过了初审的人选。

其实按照他们的资历,不应该都混到这把年龄了才向俱乐部递交申请。因为医药联合会是业界公认的“先驱者”,他们甚至掌握一些外人不了解的特殊的技术,而这些技术是只在联合会内部共享的。

顾松没有刻意解释自己提交申请的问题。他只是出示了自己写给医疗联合会的两位副理事的信件,以及他们的回信。

在这两封信件当中,他分别请教了两个学术上遇到的问题,言辞是非常恳切的。但是回信的两位理事,并没有正面解答他的疑问,反而对医药联合会的声望、学术地位,以及这个组织可以调动的资金援助做了一番介绍。

两位理事都表示欢迎顾松教授加入俱乐部,与行内的精英们共享这些资源。然后他们在信件的最后,针对顾松目前的研究课题,做出一些暗示性的承诺:顾松目前需要的技术援助和资金援助,都可以通过加入医药联合会来实现。

两封信的格式都差不多,如果删除一些专业术语,看上去和传销组织忽悠受骗群众的套路相差无几。

顾松在出示信件之后,发表了自己对医药联合会的看法。对于他们以往组织的种种医疗援助活动、学术交流活动,他都给予了正面的评价。他钦佩他们为医疗事业做出的贡献,称他们是医学工作者心目中的典范。

对于他们在追求医学进步的精神,也给予了高度的赞赏。

但他自己的经历又令他对这个学术组织的运作产生了一些疑惑,比如医药联合会宣称技术共享,为什么他提出的问题没有人正面解答?

为什么近几年被联合会批准的医疗项目的总数不断缩减?

另外,联合会从组建之初就有专门的款项用于资助贫困生。对于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联合会还会资助他们出国深造。但是近年来,能够申请到这笔基金的学生人数也在减少。

顾松公开了他所在的医科大学连续十年的申批名单。从名单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能够申请到助学金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减少。去年,医科大只有六名学生申请到了助学基金。

但是在十年前,申请到助学金的学生人数是六十四名。

之前很多人都猜测是因为联合会筹不到足够的款项,故而无法支撑这些项目的开支。但是在几位商界大佬公开了他们的账目表之后,才发现并不是因为联合会没有钱。

顾松教授在这里提出了困扰他许久的问题:联合会很明显是不缺钱的,每年仅收到的会费就是一笔天文数字。那么这些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顾松教授发声之后,很多学术界的同行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们发动自己的影响力,要求业务主管部门对亚洲医药联合会进行账目审核。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李云端现阶段是不被允许出门的。每天就只能通过网络来了解事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