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错换人生(528)

“这事需要保密,反正你只要知道很多人为我们文篮争取来的机会,他必须珍惜。”是牺牲了很多利益,通过政治交换才得来的机会。

说完就抿着嘴,一言不发。

安然知道,这就是机密,不能再问了,“他要出国,对吗?”

宋致远点点头,多的依然不说。

OK,那这就能想通了,包文篮这一次出去,是带着使命出去,是很有可能回不来的,毕竟谁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这种高精尖人才在学成后回来效力,就像当年老宋和小艾一样,多的是人打着“得不到就毁掉”的主意。

所以,廖星月想在他走之前给他留个后吧,这真是个善良的姑娘啊!

安然都不知道说啥了,虽然并不一定赞成,但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姑娘是真爱文篮啊,不然谁会冒着被人指指点点败坏名声的风险,来个未婚先孕呢?这个姑娘她从小不缺吃穿不缺爱,成绩永远保持前列,以后也将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啊。

“办,必须好好的给他们办。”安然决定后,就开始商量要给置办些什么彩礼,一般这个年代彩礼也就一两千块,这算很高的,安然直接拿一万六,因为还得给他们准备婚房,不然还能拿出更多。

星月已经会开车了,所以新车也得备上。这年头买辆桑塔纳是最豪气,最大方的消费了,安然自己都还开着603给配的旧车呢,快十五年的老车了,一身毛病,但孩子结一次婚,就必须给最好的。

结果车子刚看好,包淑英就抢着把钱给了,说是外孙一辈子就结一次婚,必须给买。

老太太这几年跟陈六福开医馆,手里也是有点钱的,她都说过好几次了,一半给文篮,一半给小野,现在买辆车虽然把积蓄花光了,但离小野结婚还早啊,剩下攒的可都是小野的。安然感动得都不知道说啥好了,母亲操心她不算,还得连孙辈也操心上。

去年,安然也想买个车来着,毕竟现在这辆真的是哪儿都响就喇叭不响。包淑英不知道从哪儿听说,硬是给她塞了一万块钱,她不要还生气,说她翅膀硬了看不上老母亲的钱了。

当然,陈叔也来说了,这钱是老两口给她的,这么多年她照顾老人比陈家那兄妹俩还照顾得多,每个季度送米面粮油,每逢天阴下雨下雪不便出门的时候,她就把各种新鲜水果蔬菜和肉送上门,即使她没时间亲自送,也让老宋和卫东代劳。

更别说他们如果要去看西医做检查,安然老早就提前把号挂好,送他们去,带着他们跑上跑下交钱做检查拿药……就这份心,陈叔还想多给点呢,就是安然不要。

最后,老两口好说歹说,钱她当时只能收下,但一直给存着,以后等两老老了,或者需要花钱的时候她再拿出来呗。

且说娶新媳妇这头,买好小轿车,星月载着文篮在省城溜达了好几圈,就跟小孩子得到心心念念已久的玩具一样。

而房子,安然问过小两口的意见了,星月以后很有可能去省委机关小学上班,所以为了方便她,房子只能买在那附近,也就是严斐家不远处,趁着水泥钢筋的高楼大厦还没建起来,安然直接给看了套小院子,五脏俱全那种,等小两口亲眼过目说是满意了,她正准备去付钱的时候,小野的爷爷奶奶来了,说这房子就当他们做爷爷奶奶送给大孙子的结婚礼物。

安然一家五口拒绝,但两位老人不由分说,把房产证塞文篮怀里就忙着漫游世界去了。

虽然全程,包文篮都特别扭,他觉着自己结次婚把妈妈钱包都掏空了,于心不忍,还说要把这么多年的积蓄拿出来还给妈妈,安然笑着说不用,这点积蓄留着做以后小两口的启动资金吧。反正手心手背都是肉,文篮有的以后小野也会有,这是他们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也别说掏干钱包了,我就只给你出了彩礼而已,车子是你姥姥买的,房子是你爷爷奶奶送的,装修和家电是你丈母娘出的,白得一个好儿媳我这还占大便宜了呢!”

文篮嘿嘿傻乐,结个婚成众筹的啦?被长辈们全力支持的感觉,就像被爱包裹着,幸福呗。

“妈你就放心吧,我出去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不会给你们丢脸的。争取一年就出师回来吧,不过就算出不了也没关系,你们在家都好好的,我在天上好好看着你们你呢。”

安然给他背上两大巴掌,“滚一边去。”真是不吉利,一天就会说些屁话。

不过,有了这个不错的“众筹”,小两口的婚礼办得还挺热闹,也挺风光,老一辈爱国人士,科学家,前省长,女市长,各类大企业家云集,安然这个三十七岁的风韵犹存的婆婆,也跟着好生风光了一回。

婚礼后半个月,文篮就在一个很平常的,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悄无声息地出国了,因为小两口搬出去住,不怎么回家吃饭,安然也不知道,是某一天正好去省委办事,顺道就去看看他们,谁知家里早已人去楼空。儿媳妇回京市参加学校毕业论文答辩倒是跟她说了,文篮啥时候出去却是谁也不知道的。

你就说吧,这小两口保密工作做得,安然都不知道说啥了。

以前嫌他烦,老觉得他办事不着调,可自从搬出去吧,安然又不舍得,好像自己护在翅膀底下的小鸡仔就这样展翅高飞,再也追不上了一样,家里每到饭点,就会怀念那个大碗吃饭大口喝水饿死鬼投胎似的儿子。

以至于安然干啥都不得劲,真有种空巢老人的寂寞感,尤其是最近老宋也去苏联了,小野准备毕业答辩,很快就要去麻省理工攻读研究生,这诺大个家里只剩她一个人。

别说像萧若玲李小艾一样找回自我,过上花枝招展的中年女性好日子,就是吃饭她都吃不香。

账上的钱,她想了一段时间,也没想出来个怎么跟下岗工人结合的法子,总不能直截了当发钱吧?那样给谁发不给谁发的标准是什么?会不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再说了,发点钱能干啥呢?顶多也就是几顿饭就吃完了,可真正需要用钱的地方却还多着呢,到时候他们还能从哪儿拿钱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安然决定把账上这点钱拿出来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班子对她的建议倒是很赞成,问题是创造一些什么岗位呢?毕竟现在的东纺规模已经很大了,再增加工人的话,成本也会随之而来,然后高额成本之下,利润空间被压缩了怎么办?而且,员额的增设跟厂子规模、计划、岗位设置息息相关,不是随便想增加就能增加的。

为这事,还过了好几次会,众人各抒己见。譬如,有的人说增加在后勤、食堂、仓库等部门,正好下岗的很多职工都是中年人,这没啥技术要求。有的说增加在生产车间,主要是吸纳轻工纺织这一块的下岗工人,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有的说需要优先考虑年轻人,因为他们劳动能力强,能继续工作的时间比较长,从用人成本上来说“划算”……但最终好像都不能说服其他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