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逃去关外开荒种地(162)

作者: 路飞爱吃肉 阅读记录

赵晟正打扫牛棚呢,被臭味熏得难受呢,赵甫还在牛棚外叨叨个没完,让他十分心烦。

“我不叨叨了,明个我帮你扫牛棚。”

赵甫现在有求于弟弟,对弟弟那叫一个“谄媚”。对于弟弟这点小脾气,他完全不放在心上。

赵甫之所以这么“谄媚”,还真不是想占弟弟家的便宜。

他是按照市场价跟弟弟定下的牛,一文钱都不差。

为啥按照市场价买牛,赵甫还要“巴结”弟弟呢?

实在是因为现在市场上“一牛难求”啊。现在牛马行里只有马没有牛,就算有牛,那也是老牛或是病牛。

赵甫早就攒够了买牛的钱,但实在碰不到可心的牛。

村里大部分人,都跟赵甫有一样的烦恼,大家想买牛都想疯了。毕竟有头牛帮着种地,那可是能省很大力气的。

赵晟家的牛刚揣上犊子,赵甫就定下来了,约好给二十贯钱,赵晟也应了。

但现在村里人都想买赵晟家的牛,赵甫害怕有人出高价买牛,怕弟弟失信,所以才三天两头来叨扰。

赵晟其实知道四哥的小心思,他也是故意整这一出的,就是为了让四哥多帮自己干点活。

从小总被四哥揍,好不容易四哥有求于自己,赵晟自然得好好享受享受了。

赵晟家的牛犊子出生后,赵家二老在小儿子家又待了五天,直到小年当天才回到赵家村。

送走了公公婆婆,屋里又变冷清了,黄豆芽有些没意思,就跟赵晟坐在炕头,商量着明年开春种地的事情。

“明年咱多种些黄豆吧,养养地,后年再种花生。”

今年赵晟家种了不少花生,但产量明显不如去年,所以他才想种回黄豆。

不光菜园子里种的花生产量下来了,田地里种的小麦和高粱,也不如往年产量高。

这么多地需要种,肥料明显不够用,赵晟只能想到,靠种黄豆养养地了。

黄豆芽对此自然是无异议,就她那个种地水平,也想不出啥好建议。

不过计划总归不如变化快,这刚过完年,李富贵就把村里的男人叫到了一起。

“那个叫棉花的,不当吃不当喝的,还要空出半垧地种它?”

“这玩意咱也没种过啊,这要是没种好,半垧地可就全瞎了。”

“能不能不种啊?我家不用朝廷免税,我就想种点粮食。”

“头一回听说地里不让种庄稼的。”

“……”

李富贵刚跟村里的爷们说完朝廷颁布的新规,村里的爷们就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的,抱怨个没完。

“这是朝廷规定的,不种也得种,谁要是不想种了,跟我说一声,明个就让朝廷把你家地收上来。”

李富贵被大家吵嚷得脑仁疼,一向好脾气的他,也忍不住发起火来了。

李富贵从未想过,种棉花这事能激起大家的抱怨。

作为本地人,李富贵已经习惯性服从朝廷颁布的各项政令了。

基本上是朝廷让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他们对朝廷是无条件信任的。

倒也不是关外人愚昧,对朝廷一味的盲从。

主要是关外人也享受到了听话的好处。这么多年来,朝廷颁布的政令,基本上都是利国利民的。

在关外,封疆大吏和征虏大将军颁布的政令,比圣旨都有用。

说句大不敬的话,关外人对封疆大吏和征虏大将军的崇敬,要比远在都城的老皇帝高出一大截。

毕竟封疆大吏和征虏大将军可是救过关外人的命啊,谁会对自己的救命恩人不尊重呢。

想当初,贼寇们的家乡闹瘟疫,牛羊死了不少,这帮贼人吃不饱饭,就惦记上了关外这片肥沃的土地。

关外人奋起抗争,但毕竟是农民出身,又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自然不是这帮膘肥体壮的贼寇们的对手。

这帮吃肉长大的贼寇,骑着大马,挥舞着大刀,在关外烧杀抢掠,民兵们死伤大半。

后来大家实在抵抗不住,就只能含泪舍弃家园,带上家人往南迁移。

要不是封疆大吏和征虏大将军带着将士来关外,关外很可能就被这帮蛮夷侵占了。

封疆大吏和征虏大将军对于关外人来说,恩同再生父母。父母说的话,孩儿们自然是无条件听从的。

“你们这帮傻了吧唧的玩意,这样的好事还往出推?”

“这棉花可不是谁想种就能种的,再往北,人家想种,朝廷还不让呢,嫌他们那冷。”

“朝廷都说了,只要你们肯种棉花,不仅给免税,还管收,绝对让你们亏不了。”

“你们不会种,朝廷就派人下来教你们种。饭都喂到嘴边了,还他娘的嫌东嫌西,就是给你们惯的,一个个的刚吃饱饭,就放下饭碗骂娘。”

李富贵虽然平时是个老好人,但发起火来,还是挺吓人的。

莲花山村五十来个老爷们,被李富贵骂得狗血喷头,一句话不敢回,全都缩脖子听着,老实得像个鹌鹑。

莲花山村种棉花这事,在李富贵的破口大骂声中,就这么定下来了。

为了防止有人用坡地种棉花,李富贵特意挨家挨户走访,确保每一家都留出了最好的半垧地,这才放下心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88章 .开闸放水 ·

就在莲花山村人还在为种棉花这事议论纷纷时, 其他村的村民已经开始讨论村里的新住户了。

“我还以为河套人,都得长得细皮嫩肉呢。这么一看,也跟咱长得差不多嘛, 黢老黑的。”大荒地村的李大娘酸溜溜地跟老姐妹们说道。

“河套人也种地, 种地的人, 哪有不黑的。”

“他们也是农民, 又不是地主老爷,家里没佃户, 地都得自己种。”

“他们就是地多,能盖得起三间大瓦房,也不比咱多啥。”

“三间大瓦房住着,还叫不比咱多啥?”

“他们就是命好, 这瓦房是朝廷给盖的。”

“咱咋就没那好命呢?咱这地要是也被占了,咱们也能住上大瓦房了。”

“别惦记了, 咱这离大河老远了, 咋占也占不到咱这。”

“……”

分到大荒地村的六户人家刚搬进村里,爱凑热闹的村民们, 就纷纷去人家院门口凑热闹,回来后更是对此议论纷纷。

在外村人眼中,河套人一直都是有钱人的象征。

在移民户的眼中, 有钱人理应跟他们老家的地主差不多。

应该长一张白蜡蜡的大长脸, 再穿一件大长褂,心狠手辣,让人看着就忍不住打哆嗦。

没成想,河套人竟然也是农民, 长相跟自己差不多不说,甚至比自己还要黑上几分, 全都是本分农民的长相。

这样的河套人,给村里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也活泛了他们的心思。

“如果靠种地就能发家致富,那是不是只要自己勤劳点,再多种点地,等老了的时候,也能住上大瓦房呢?”

看到了河套人后,除了少部分被嫉妒蒙蔽了双眼的村民外,大部分村民都燃起了希望,憧憬着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