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98)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样看,后代花卉市场的常见品种,差不多都齐了;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的选育。

卷起窗帘,推开玻璃窗,看外头阳光温热、岁月静好。

真好。

玻璃在这年头虽然价格还是不便宜,但已经不算高档奢侈品了,虽然还有易脆的问题,但太后亲自设计安装,皇帝没有说话,群臣也就没有说三道四。

对于已经退休的老人,大家总是宽容一些。

因为成果实在太喜人,皇帝振奋之余,宣布大赦天下,免田赋一年。同时,给诚国公世袭铁券;博远侯于承业进庆国公,生母陈氏为庆国公太夫人,妻刘氏为庆国公夫人,其他有功将校重重有赏。

自从于谦进封安国公以来,朝廷册封爵位的典礼分外隆重,如今也不例外。

念完圣旨,接过铁券、剑印,表完忠心,还要接受皇帝喋喋不休的训示,才能出来设宴庆贺。

至此,徐家、沐家、于家都是一门两公;张家也曾是父子两公。

弘治五年的年夜饭,吃着火锅唱着歌,翻滚的红锅里,有藕片、土豆片、玉米块、山药片、南瓜片,当然还漂浮着干辣椒,芝麻酱和盐醋葱蒜末混合的油碟里加了花椒面鱼腥草,真爽!

第422章 帝心(附小剧场33)

所有人都注意到,皇帝虽然还是频繁光顾坤宁宫,但是很少留宿,笑声明显减少,哪怕抱着皇十子,也默然不语。

锦鸾默默地接过了儿子,送皇帝回乾清宫。

宫女紫烟问:“娘娘怎么不留圣上歇息?”

锦鸾自失的一笑:“你们都退下吧。”

幔帐垂了下来,门也关上了,锦鸾看着蜡烛,泪也下来。

他是个多情天子,但首先是君临天下的皇帝。后妃争宠献媚,只要不越过了红线,他也安然受之,甚至乐在其中。自己那些欲拒还迎、以妻为妾的把戏,哪里瞒得过他,但是他也没有揭穿,反而乐得配合。

从建极二十三年到弘治五年,接近十年,谈不上三千宠爱在一身,也是恩宠日隆,和皇帝最宠爱的陆贵妃平分秋色,甚至还有过之。尤其皇子出生后,皇帝几乎每天都要来坤宁宫坐坐,抱抱儿子,亲自教他说话,教他走路。皇子第一次学会说“爹爹”的时候,皇帝高兴地把他高高举起,又亲又啃。

不像是天家父子,倒像是寻常的父子。

但去年开始,情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承业平安归来,又建立了这样的大功,皇帝本是高兴;但随着高产的捷报一次次传来,承业进封庆国公典礼的举行,皇帝的笑意中开始夹杂着敷衍和防备。

也难怪,于家一门两公,炙手可热。如今谁不称颂祖父的力挽狂澜,谁不称颂承业的少年英雄?

尤其承业三兄弟都在盛年,自己又掌管六宫,偏偏孩子还小,皇帝会怎么想?——一旦我有个三长两短,你扶持太子垂帘听政,会不会像母后一样迟迟不肯还政,甚至借着于家的势力来个改朝换代?甚至就借着管理太监宫女的机会,给我来个什么?

锦鸾叹了口气: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何况是天家夫妻。

春江水暖鸭先知,如今宫里的氛围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

昨晚在陆贵妃的长宁宫,皇帝进宫时,看到贵妃在看书,顺口问:“看什么书?”

贵妃目光躲闪:“随便看看。”

皇帝也没在意,只是贵妃手抖,书落到地上,连忙捡起来,皇帝看了眼封皮,是《隋书》。

他把书拿了过来,目光停留在开篇的《帝纪第一》。

隋高祖文皇帝,杨坚。

皇帝看了眼贵妃:“怎么想到看史书?”

贵妃笑靥如花:“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嘛。”

似乎刚回过神来:“妾是想着秦隋都是二世而亡,真是天意难测。”

皇帝淡淡的看了她一眼:“天色不晚,早些歇了吧。”

锦鸾握紧了拳头:元后嫡子,若是不能继立,反而让嫔妃占了,恐怕自己母子和整个家族都难得善终。

如果自己没儿子,皇帝也不介意来个夫和妻顺,明君贤后;但是自己有儿子,问题就麻烦了。儿子年长,他该怀疑自己母子不安分,羽翼已丰,威胁帝位;儿子年幼,又该怀疑子幼母壮,想要仿效吕武,甚至怀疑于家想要学王莽杨坚了。

当他不喜欢你的时候,连呼吸都是错的。

好在皇帝六十岁就要禅位,只要儿子能熬过他,只要自己母子不犯错,就没人能动摇自己母子的地位。

祖宗家法不允许,朝臣不允许。

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字:忍。

明日宣母亲张夫人入宫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