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92)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言官多次进言,圣上不能游观园囿,纵情逸乐;甚至连朝贡的各国和土司也被连带骂了一通。

皇帝看母亲不说话,笑道:“母后在想什么?”

汪舜华指着地图。这是由童生罗玉绘制的,事实上,一路上地图、海图多出其手。如今的地图比当年的完整很多,精度也大为提升:“你们看,这地图是不是有点特别?”

君臣都是奇怪:“这地图有什么奇怪?”

汪舜华指着地图:“你们看着两个地方的海岸线。”

欧洲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

皇帝看了半晌:“这轮廓线遥相呼应,似乎可以拼合在一起?”

这话一出,他被自己的想法吓到了,转头看母亲。

汪舜华嗯了一声:“少了一块。”

她在地图上画了个圈:“看这地图,仿佛亿万年前,地球上的各块大陆原是在一起的,后来才分开。”

实在太石破天惊,君臣愣愣的都回不过神来;换做以前,应该要站出来要求太后不要信口雌黄惹怒上天,但是刚刚承业回来,群臣一时不好开口。

太平洋已经有姓名了,大西洋、景泰洋也必须有名字。

皇帝亲自带着宗室去祭祀太庙,并前往天寿山祭祖,同时犒赏远征将士。

刘禄被追封为诚国公,子刘宪袭公爵;承业则晋封为博远侯,世袭;其他的将士论功行赏,回朝的五品千户起步,去世的荫及子孙。

罗玉则去了工部任职。他是江西吉水人,虽然是读书人,然而踟蹰科场多年,连秀才都没考上;家境又贫寒,听说朝廷征招出海人员,于是报名。

罗玉虽然名声不显,但家教很好,儿孙都很出息。儿子罗循是弘治十二年进士,曾经硬刚了刘瑾,官声很好。

罗循的长子洪先,嘉靖八年状元,也是当时最杰出的地图学家,用了十年时间,修成中国最早的分省地图集《广舆图》。

皇帝让承业主持新物种推广的事。

不过另外一件事,承业也不吐不快:“臣等自出海以后,每天记录时间,但是发现自己所记录的比实际的快一天。”

本来君臣都没有放在心上:这么多年了,日子记混了很正常。

但是承业摇头:“臣等对照万年历,每日记录,从不懈怠,没想到却差了一天。”

群臣议论纷纷,汪舜华看着他:“到底什么原因,想明白了?”

承业道:“请太后明示。”

汪舜华笑道:“你既然已经知道,何必让我说。”

锦鸾道:“母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您别卖关子。”

皇帝垂下眼睛,便有了计较。

汪舜华没有说话,看着承业,承业只好解释:“臣只是推测,大地是一个球,日出东方,所以东边总是先看到太阳。臣等一路往东,跨越了整个地球,自然就比别人快了一天;若是一路向西回来,应该就比别人慢了一天。”

汪舜华微笑:“不错,正是如此。”

当年诚泳等人回国,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他们横渡太平洋,日子太久,精神近乎崩溃,所以大家都安慰他们,没有人注意到其中的玄机。

如今提出来,有了经纬度的概念,时区、区时、日期变更,似乎也不是不能理解,但问题是,要以哪里为原点?

这些都是后人的事了。

但是有件事是不能耽误的:大地的周长。按照僧一行的测量数据,大地周长约六万余里;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测出半径约为4000斯台地亚。只是年代久远,度量衡不统一,似乎与实际相差甚远;朝廷有必要组织力量重新测量。

礼亲王世子诚泳的奏请得到汪舜华的批准,只是怎么测量就成了问题。

一旦设定大地是个球体,要测量半径其实也不难,用夹角的弧长就可以推算。

但是夹角怎么算?

礼亲王世子提出:“用同一条子午线上同一时间太阳高度角的差异,测出圆心角和弧长,进而计算地球的周长,就可以计算出半径。”

是个好办法,但是怎么确定是在同一条子午线上?

这个容易,同一条子午线上的时间相同,也就是说太阳同时达到最大高度。

接下来就是选取点位的问题。

汪舜华对天文学高度重视,尤其新纳入版图的南方各省,尽管记不住具体的经纬度,但大多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有的甚至有赤道穿过,这个概念还是有的。因此派遣官吏的同时,就命工部制作天文仪器,同时命钦天监选址,如今就算派上用场了。

说起天文学,王慧兰夫妇有了惊人的发现:星空中有两个云雾状天体。

其实之前他们沿着海岸一路到印加帝国就发现了,而且找到了规律:这两个天体只有过了赤道才能看到,也就是说,它们是属于南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