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849)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与此同时,皇后也在视察光明纺织公司。工厂明显有点阴盛阳衰,这在其他行业并不多见,毕竟这个时代肯抛头露面出来做工的女人并不多。唐山一开始就作为重工业基地,群臣听不懂什么意思,但知道要打铁、要挖煤,都得是男人,还得是年轻力壮的男人。其中有的已经成家立业,但更多的人还是光棍。

这么多光棍聚在一起从事生产,平时还好,真要闲起来尤其日子过得不好的时候,指不定发生什么事;所以汪舜华批准在这里设立了一家纺织厂,主要招收女工。

但人不是那么好招的,这里原先是县,人口不多,这年头消息又闭塞,交通也不方便,临近府县的妇女尤其未婚少女也舍不得离乡背井跑到这里来;所以除了刚被赦免没有着落的贱民,就是被抄没的犯罪分子家眷。

中秋节前,圣驾来到山东。皇帝听取了地方官的汇报,到仓库查看储备粮,扈从的督察院、户部等部门官员则查看了账目。

圣驾在济南停留了三天。皇帝听完汇报,顺便游览了千佛山、大明湖,饮了甘甜凌冽的趵突泉水,找了一堆山东才子共度中秋佳节,创作几首新诗词,而后启程。

八月十八日,皇帝身率皇后文武官员登临泰山。

泰山在古代是有特殊寓意的。

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为五岳之长,封禅泰山,是自古以来帝王最高的追求,然而能够实现的却寥寥无几。除了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几位曾经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不过这样的壮举,在宋真宗之后戛然而止。既不是开国之君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甚至当时宋朝刚签订檀渊之盟,算得上丧权辱国,偏偏还想报功,为此还导演了一幕“天书由天而降”的闹剧,实在拉低了封禅的档次。

明太祖没有封禅,他的后代子孙也没有完成这个壮举;后来的康熙、乾隆,哪怕登上了泰山,也没有举行封禅大典。

建极二十一年初,群臣在奏请汪太后称帝的时候,也会叩请她封禅泰山,这些奏疏连同奏请登基的奏疏,一起被付之一炬。

汪舜华对群臣说:“我自知德薄名微,幸祖宗余荫,群臣用命,遂成今日大功;但封禅泰山,乃帝王之业,当年太祖太宗都没有封禅泰山。我去名不正言不顺;皇帝尚未亲政,也言之过早。”

回到宫里,万安还在叨叨。

汪舜华不耐烦,问:“上一个泰山封禅的是谁?”

万安一呆,老实回:“宋朝是真宗皇帝。”

汪舜华道:“如今是胡虏南下,杀我百姓,掠我子民?”

万安忙道:“没有,没有。”

汪舜华道:“那可是胡虏陈兵城下,签订城下之盟?”

万安忙道:“不曾。”

汪舜华道:“可曾岁岁纳币,向胡虏献媚,以求苟安?”

万安道:“不曾。”

汪舜华道:“那去封什么禅,平白恶心人?”

万安一缩脖子,不敢说话了。

群臣相互看了一眼,估计以后历代皇帝也不会封禅了,可倒也好:秦始皇封禅,二世而亡;汉武帝封禅,被小人坑全家,户口减半;汉光武帝封禅,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唐高宗封禅,武周篡唐;唐玄宗封禅,安史之乱。

看来,泰山也没那么灵嘛。

可不,你都登顶报功了,接着就该走下坡路了!

不去更好!

如今皇帝来到泰山,自然不会举行封禅大典,而是进行祭祀,为社稷江山荐福。

当天,他乘马而上,诸王勋贵以及官员乘马,皇后和六十岁以上重臣乘肩舆陪行。途中到朝阳洞小憩,至极顶驻跸行宫。

当然,皇帝出巡是年初才决定的,现修行宫是怎么都来不及了。好在泰山地位特殊,朝廷经常遣官前来,因此还是有行馆的。这时候修葺一下,供帝后亲王勋贵重臣居住,其他的文武大臣和随行人员就只有住帐篷了。

泰山海拔不高,但温差也不小,尤其此时已经中秋,山顶还是很冷的;好在地方官办事周全,提前备下了衣物铺盖。

泰安之前是济南府属州,去年改为县,县令则是建极十五年进士刘机,皇帝的伴读。

刘机字文衡,号省斋,今年二十七岁,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人。祖父户部左侍郎兼太子宾客刘中敷,父亲太仆寺卿刘琏。

历史上,刘机在成化十四年登进士,改庶吉士,一直在翰林院任职,后来担任礼部右侍郎、担任吏部尚书,后来在南京兵部尚书任上,参与平定宸濠之乱。

这回刘机提前二届考中,并作为二甲进士,先放到朝鲜,去年才调到山东。他自幼进宫陪皇帝读书,关系亲密,因此说话就没有太多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