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815)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不幸的是,这样的事故就让子墟赶上了。

三月初九日上午,他一如既往的来到自制的蒸汽机,说是蒸汽机,其实是个四不像,前面是锅炉机车,后面挂一个车厢。总而言之,火车头加上汽车的小身板,屁股下面是马车的四个轱辘,想象一下。

火烧起来了,水加进去了,车子开始动了,然后就爆炸了。

现场一片狼藉,郡王府的围墙被巨大的冲击力撞塌了一部分;各种碎片满地都是;蒸汽机上的四人,包括子墟在内,当场身亡,旁边服侍的几个家丁,两个重伤,两个轻伤。

汪舜华听吴玺说起当时的场景,心有余戚。

子墟被追谥为“端成”,后事以亲王规格办理;汪舜华和皇帝率领在京的宗室都参加了。

子墟三十出头,有一子二女,儿子同铭是庶出。

几个孩子都还小,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尤其同铭才两岁,看着大人们庄重肃穆,左右顾盼。

汪舜华想到当年景帝宾天的时候,皇帝齐王也差不多就是这么大。

于是下旨:“子墟为国捐躯,其志可嘉,其忠可悯,其子同铭封郡王,其二女皆封郡主。”

礼亲王遵旨,端亲王叩谢皇恩。

毫无疑问,颍川端成王的死给尚未起步的科技事业蒙上了阴影。

已经有流言蜚语,说颍川王的死,是不是有人蓄意谋害。明里暗里的意思,太后要除掉朱家人。

当然这只是少数,更多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意外:“颍川王只是远枝郡王,甚至这个郡王的爵位,还是因为复原水砻得的。既碍不着谁,也威胁不到谁,谁会加害他?”

阴谋论没什么市场;但很多有志于通过发现发明谋求一官半职或者获得爵位的都在打退堂鼓:这真是要命的事!

朝臣们纷纷进言,要求裁撤科学院。

章纶就进言:“如此劳民伤财甚至伤身害命,实干造化之和,太后不可沉溺奇技淫巧,损伤一世英名。”

汪舜华想起导师的那句话:“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可惜,即便是不畏艰险的攀登,中途也难免遇到各种状况,一不留神,就是万劫不复。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是以血作为代价。

裁撤科学院是不可能的,但必须让世人知道科学的价值;否则,将来自有人去裁撤。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

弼马温杨贡去世,他在任上干了十五年,尽心尽力,为征讨四方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也是累死在工作岗位上;而且此人相当清廉,历史上在苏州知府任上罢官回乡,极为困顿,布衣破帽,靠教授生徒以维持生活。

汪舜华闻报,很是感叹,追赠太子少保,礼部研究谥号,工部料理后事。

朱英接替了他的职位。

第349章 宋宝林

而此时,汪舜华不能不为另外一件事头疼:文林馆七品待诏宋宝林被同乡士子李文琦揭发——是个女人!

五年前,十八岁的宋宝林凭借一部《贩茶记》一举成名,进入文林馆,而后相继发表了几部作品,成为蜚声文坛的青年作家。

虽然说写戏曲小说是很不入流的一件事,但当汪舜华极力抬举这种体裁,而又确实产生了很多好作品的时候,自然大家的看法也就变了。

宋宝林进入文林馆后,很多朝廷勋贵重臣看他年少貌美,想要招他为婿,都被拒绝了;大家叹息一声,倒也罢了。

次年,吴县士子李文琦到北京赶考,名落孙山,就寄居北京读书,闲时拜访名流,这也是当时风气。出于同乡之谊,宋宝林并没有拒绝他,偶尔聚会吃酒。只是一次宋宝林酒吃得多了,李文琦扶他回家,觉得这人身子骨软弱,起了促狭之心,哪知道细看时却是个女子。

李文琦大惊,想到妻子去世,又贪恋宋宝林的才貌,向她求婚;宋宝林断然不许,声言自己是个男儿,若要纠缠,便去见官。

李文琦很是恼怒,但不久朝廷遣使去南方,宋宝林自告奋勇的前去采风,汪舜华也就准了。

直到去年底,宋宝林跟随礼亲王世子等回到北京,献上新作的中篇小说《祸水》,讲述发生在恒河边的印度寡妇的故事:一条河隔开了印度的两个世界。在河的这边,宗教传统将寡妇们禁闭在寺院,她们的余生将用来侍奉神;河的另一边,高级贵族和神职人员却可以任意解读神圣经典来为自己的私欲服务。

10岁小姑娘梅雅的未婚夫去世,成为寡妇。虽然父母耗尽家财让她免于火刑,但还是按照传统被剪掉头发送到寡妇院忏悔赎罪。在那里,她认识了绝世美人米亚迪。然而天真的梅雅并不知道,这个白天闭门不出的女人,晚上被人带出院子乘船过河去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