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546)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五月,李贤回到北京朝见,汪舜华慰劳有加。李贤出来三次上表恳求终制,也就是守满,但汪舜华批复:即日就任,不必再言。

又派中官到李贤家劝说。

本来事情到此为止,但是谁都没想到罗伦跳了出来,洋洋洒洒,从世态人心的高度,要求太后准许李贤守孝。

历史上罗伦因此断送了前程,但汪舜华没有大怒,毕竟李贤于宪宗有拥戴之功,于她而言,虽然信赖,还不至于无可或缺,只是觉得国事紧急,没必要守三年而已。

但既然罗伦这样说了,李贤也坚持要回乡守孝,她也就准了,还特别赏赐。

当然也就顺便表扬了罗伦尽职尽责,这回也是真心地。翰林官作为朝廷储相,其实平时主要是起草抄写圣旨、编撰书籍,建言献策这些还真不是他们该做的,更别说弹劾重臣了;尤其李贤是他的座师,在这后代来看没什么,监考和考生的关系,考完了各回各家,谁也不认识谁,但在当时关系可大了,天地君亲师,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是人脉。所以历史上罗伦的作为,不仅惹怒了宪宗,也触碰了官场的禁忌——门生故吏都像你一样来造我的反,我还怎么过?当时陈文等人没少给李贤出主意收拾罗伦。历史上罗伦起复的同时,正好陈文逝世,有人写诗:“地下若逢李南阳,为报罗伦已复官。”果然够刻薄。

已经在官场滚打了几个月的罗伦,不可能没想到后果,就算他没想到,同榜进士也会出来劝说,但他还是出来了;不是为了虚名,不是为了给李贤难堪,而是为了理想——明朝以孝治天下,父母死了,官员是要守二十七个月孝的;但人生苦短,天意难测,现在皇帝喜欢你,二十七个月后回来谁知道什么样?所以从三杨时代开始,夺情就屡见不鲜,于谦、王翱、程信等人都经历过;没想到罗伦死脑筋,看到这一点就觉得世道崩坏、人心不古,因此忧心如焚。他劝李贤要做天下的表率,作万世的大臣。

为了理想,能够挑战官场潜规则,尤其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在别人掌握之中的时候,确实是值得敬佩的,虽然可能这个人很迂腐。

大家都没想到,一场风暴,消弭于无形。

李贤去守孝了,新进士们也开始投入紧张的工作;衍圣公孔弘绪来朝,这回主要是为了结婚。虽然前几年闹得很不愉快,但毕竟是孔夫子的后人,又是自己的亲妹婿,汪舜华命于谦和商辂主持了婚礼,还从自己的私房钱中取了一笔给妹妹作嫁妆。

只是没人想到,这场风风光光的婚礼,竟是孔家的告别典礼。

魏国公世子徐俌出了孝,袭爵,到禁军办差。

汪舜华正忙着选官,现在缺官严重,只能先紧着地方,庶吉士暂时不选。结果吏部呈上来的初步方案,让施纯留京,去鸿胪寺。汪舜华莫名其妙,怎么回事?

崔恭支支吾吾,大概意思汪舜华听懂了——施纯长得好,适宜留下来当门面。

什么鬼?

人家是正经的科举出身,要靠才华吃饭好吗?靠脸吃饭,说得好听,那还寒窗十年做什么?

汪舜华又气又好笑,她知道那天多看了一眼,下面有不少议论,但是她确实只是看了白看而已。别人都可以改嫁,但她不一样,抛开和景帝的感情不谈,改革得罪了太多的人,谁都想抓着她的污点使劲黑,所以,她必须爱惜自己的羽毛。

六月十三日,是汪舜华四十岁千秋节,休息了一天,在朝上接受了文武官员的朝贺,又回宫接受命妇的朝贺,宣布了赏赐,陪着太皇太后说了会儿话,出来陪孩子们。

作为母亲,她能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

三月初,周定王朱橚庶六子永宁王有薨,年七十四,谥靖僖;他没有嫡子,儿子子场只能降等袭镇国将军。

随后,周王系原武王子埘薨,享年四十三,追谥安懿。他是周简王庶三子,儿子同坉同样只能在镇国将军上老死。

七月中旬,鲁王肇辉也闭上了眼睛,在位六十四年,享年七十九岁,追谥靖王,世子泰堪已经通过考封,足够瞑目了。

没多久,淮王妃杜氏去世,意味着淮王彻底失去了嫡子的指望,除国的脚步日益临近。

今年闰年,多了一个三月,因为黄河被整治过,淮扬一带倒是没有闹水灾,各地叛乱早就平息,忙着发展生产。

只是定襄侯郭登自陈年老有疾,恳求解甲归田。

辞章说的很是动人,汪舜华很是感伤。她很敬重这位老将军,于是批复:“朕以卿才识出众,故托以重任,何用恳辞?身后事朝廷自有恩典,毋为过虑。惟尽心所事,以副朕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