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427)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逼上梁山》火了,《水浒传》也就真的风靡全国。

戏曲火了,也不是没有副作用。比如扮演宋高宗和秦桧还有高俅陆谦等人的演员几次差点被情绪激动的群众狠揍,又是另外的事。

当然,火的不仅这两部,还有丘浚的《五伦全备记》,创作的时间挺早,甚至在《满江红》之前。汪舜华不喜欢《琵琶记》,让丘浚另外写一部,结果他老人家没多久就呈上来了。汪舜华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好像文学史上确实提到了这部作品,评价并不高。

当时笑道:“算了,你还是安心研究经世致用吧。”

她心里盘算着,丘先生不从事戏剧创作,应该也不会影响大明文坛的繁荣局面。

当然她不能不对三天就写出了《满江红》的刘定之更加刮目相看——这出八幕剧一气呵成,笔力千钧,字字珠玑。于谦等人看过,都是赞赏有加,不易一字。

程敏政的背后有高人,汪舜华不用想就知道,他自己也承认,父亲和岳父帮他修改过;对于刘定之这种奇才,更要大力表彰,因此下旨重赏;顺便也把两人找过来谈话。

程敏政神色庄重,刘定之很是惊喜——他本来以为当年汪太后把他打发到沂王府,仕途已经没有指望,不是没有产生过辞官归隐的念头,只是当时朝廷整风,并不敢出来找不痛快,没多久朝廷改革,汪太后又把他放出来,而且几次大加赞赏他的才学。

只是他有点担心,自己在汪太后那里挂了号,估计前途也就那样;没想到这回汪太后这样几乎是推心置腹的指出他身上的毛病——当然也连带了身边的程敏政,要求他提高站位,涵养气度,作朝廷大臣。

刘定之深深地磕了个头。

《五伦全备记》在群众中影响不大,但在文人士大夫那里很受欢迎。很快生员邵灿就写了同人《香囊记》。

宗室朝臣很推崇这部戏,认为是能正人心、厚风俗的大雅之作,汪舜华却听得犯困。没办法,这种卖弄学问才情、追求典雅工丽的风格,实在不是她的菜。

内容重要,形式也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数,形式也是内容的一部分。因此,戏曲改革,既有题材的拓展、内容的升华,也有形式的转变。

汪舜华倡导话剧。

她还记得男神的教诲:“是知今日之中国,欲收语言文字统一普及之效,是非藉通俗教育为之先不为功。而通俗教育最要之主旨,又在含极高之理论,施之有效之实事。若是者,其惟新剧乎!”

也就免不了以此教诲演职人员:“施之以教,齐之以耻,生聚教训不十年,能重整河山,中兴大明,亦意中事也。”

但是显而易见,推行话剧的难度比推行戏曲的难度更高几个段位。

一切只能留给时间。

第191章 王公的任职考试(上)

太皇太后带着王妃命妇乐呵呵的看戏,宗室则陪着皇帝看戏,汪舜华出来还要抓紧时间处理朝政。

今年宗室都进京了,祭祀的事更要庄重,别让人笑话。

初十,皇帝亲率宗室文武,前往南郊大祀天地。他虚岁已经十岁,可以出席一些重要的活动。汪舜华自己不能前往,只能反复吩咐于谦等人,又仔细交代戴荃,这才让孩子出去。只是她悬着的心,直到皇帝回宫前来行礼,这才放下来。

皇帝不能久留,匆忙去奉天殿行庆成礼。

直到晚间回来,说起外头的见闻——好热闹好壮观,还有模有样的表演起来。汪舜华噗嗤笑出声来,她自然得到了消息,祭祀一切顺利;只是想起上次这样担心,还是景泰八年,日子真快,一晃就六年了。

她摸了摸儿子的头,让他早点休息。

没几天接到辽东捷报。正月初九,达贼分路入寇,一自枣园堡过河劫掠,与明朝将官李浩在固原相遇,李浩帅兵应敌,生擒五十人,斩首三十级,获马百余匹;一劫红崖子,和赵辅的主力部队相遇,自然死伤惨重,明朝兵马生擒三百四十人,斩首二百四十人,复所掠牛羊马驴凡万余。

这实在是大喜讯!

自土木堡以来,明朝与北方频频交锋,各有胜负。虽然此次于谦在位,不至于边情紧急,但也不可能立刻药到病除,尤其现在朝廷着力削藩、清理人口土地,因此投入边防的力量着实有限。全靠边将指挥有方,当然此前于谦也行文各边镇,要严加防范,寻机出击。

如今得到这样的捷报,还是在新年期间取得的,汪舜华自然很高兴,一边下旨重赏有功将士,一边赐敕要求继续加强防备。

她不知道历史上这场战役是白圭和王竑打的,不过这两人毕竟是文官,战场经历还不丰富,而赵辅天生将才,李浩虽然查无此人,但是此前从王府的侍卫里选出来的精英,又在军校学了三个月,就被踢到辽东,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很快就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