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392)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这当然不是汪舜华带来的蝴蝶效应。事实上,丘浚作为杰出的经济学家,确实有超越时代的慧眼。在那部著名的《大学衍义补》里,他对财政问题尤其国家财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虽然这些历史上是他在国子监十年写的,但这些年参加改革,又多次到地方办差,对国计民生反而有了更深的认识,拿出的方案也更适合当前的国情。

汪舜华又加了一条——官员财产申报。不是要学诸葛亮吗?那就学到底!诸葛亮向后主汇报了自家的产业情况,你们是不是也要说清楚。不多,就写你名下的产业,主要是田宅土地情况。反正只有写着你的名字,才能享受免税的待遇。在朝的官员明年三月前完成申报,以后每届进士任职,就要开始申报。如果发现隐匿不报或者不实的,以贪腐论罪。

——知道你们有人想隐匿土地,但这是百姓的根本,由不得你们。汪舜华暗暗的想,如果只是炒下艺术品,倒也可以懒得管,反正和国计民生没有直接关系,银子总是要往外使,这也算拉动内需了。

第176章 婆媳(建极四年,1461年)

朝廷是在极其火热的气氛中迎来建极四年的。

但只有汪舜华知道,这一年,自己将面临从政生涯最大最艰巨的考验。

今年有武举的殿试、要清理全国的土地人口;下半年宗室要进京朝贺,同时要准备明年的袭爵资格考试,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争分夺秒、抓紧时间。

因此,朝臣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交接,就投入了新的工作;甚至春节期间也不能停顿——去年底说财政预算,那几天肯定是整不出结果的,这时候就要商定了。

年富忙的昏头脑涨。他刚进京,也不清楚之前君臣只见商量的那些事,反倒是于谦提醒他:“户部做预算的时候,要把各级政府攒造鱼鳞黄册和后湖黄册库的管理经费算上去,太后去年答应了。”

年富以手加额,觉得赶上了好时间。

汪舜华也不能清闲,整天忙里忙外。

只是看着年终,想了想,还是去了趟清宁宫。清宁宫似乎和往常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没有往年的人来人往,显得有点冷清,连暖廊上的各种鸟雀也怏怏的闭上嘴,不再聒噪。

太皇太后正在念佛,听说汪太后到了。她愣了一下,回头一看,汪舜华也正看着她。

几个月不见,太皇太后老了不少,就算所有供奉如旧,但心里的抑郁仍然是不可排解的;汪舜华也消瘦憔悴了不少,连白头发都有点明显了。

双方都在心里发出一声叹息。

到底是汪舜华先开了口:“这几个月,母后还好吗?”

太皇太后闭了眼睛,不说话。

汪舜华叹气:“孩子们都很想你。”

太皇太后睁开眼:“孩子们都好吗?”

汪舜华点头:“还好。永安永顺读书之余,正跟着尚宫学着料理宫务;荣王和齐王也跟着皇帝到武英殿进学;永康也跟着姐姐们开始念书了。”

太皇太后闭了眼睛:“外头还好吗?”

汪舜华道:“还好,削藩的事情已经落定了,勋贵们也安心了,北直隶的土地清理完成,今年要在全国推开。现在,朝廷的财政状况大大的改善。下半年宗室入京,我让他们都来给您磕头。”

太皇太后怔了一下:“你有这心就好了。”

她叹了口气:“钰儿身前,就再三夸你有本事,没想到削藩这么难的事,竟也让你干成了。”

汪舜华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觉察到现在说这些有点不合时宜,她自失的一笑:“我也是为了让孩子将来好过一点。什么骂名,我也认了。”

太皇太后看着她:“德音,我要你一句实话:你会是第二个武则天吗?”

汪舜华愣了一下:“母后为什么要这样问?”

太皇太后没有说话。

汪舜华看着她:“不会。大明不是大唐,我也不是武则天。”

太皇太后道:“是吗?”

汪舜华道:“我只希望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太平盛世,让他不要像他父亲一样辛苦劳累,让天下的子民都能安居乐业。”

太皇太后似乎还是不信:“是吗?你有这样的心胸?”

汪舜华道:“江山本就是皇帝的,我又不能长生不老,迟早都要交到他手里,既然如此,又何必多费周章?不仅让群臣宗室怨恨,也让孩子恨我。何必呢?”

太皇太后这才松了一口气:“你能这样想,那是最好的。——朝廷上的事情,我也不懂,也不过问你的那些朝堂庙算,你做主就好,只是记得保重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