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306)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汪舜华叹了口气,交代程信:“难得有这么个好儿子,要珍惜。”又说:“朝廷对敏政寄望很高,希望他能够一如既往,说实话、办实事,成为一代名臣;别过早的拿官场的那些条条框框把他束缚了。否则以后即便长出来的,也是盆景,不会是参天大树。”

话说到这里,程信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那天的事,汪舜华交代不要说出去,只是李贤身为阁臣,消息很灵通,提点过他;现在只得应了。

程敏政第二天就进宫叩谢,主要是刘金带了太医,赐了伤药。汪舜华问起了那天的事情,敏政有点不好意思,说他父亲确实很生气,从还在娘胎里就活泼好动不老实开始,到现在轻狂自大不知收敛,特立独行让人笑话,年轻气盛幼稚单纯,整整一个时辰,不过有他妈和岳父母李贤夫妇拦着,伤的倒是不重。

汪舜华叹气,摸了摸他的头,问:“恨你父亲吗?”

程敏政赶紧磕头:“不敢。”

汪舜华问:“不敢恨?”

程敏政想了想:“我知道父亲都是为了我好,不希望我有任何危险,所以要求我循规蹈矩,不许乱出风头。”

程信在京任职的那几年,正值王振专权乱国和景帝兄弟相争的时候,亲眼目睹一大批人沦为炮灰,因此严格要求儿子一定要小心谨慎。这个儿子太聪明、太早慧,总是让他想到国朝初年的解缙。

那不是什么好榜样。

汪舜华大致明白了程信的想法,这是一个父亲的想法,但是作为大臣,是不行的;于是安慰他:“你做的没有错。身为大臣,就应该在忧国忧民,兢兢业业,上报朝廷、下安黎庶;否则,怎么对得起自己的才学。”

敏政点头,一字一句地说:“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语出宋朝王禹偁《待漏院记》,汪舜华不能全文背诵,但还是知道的,因为给皇帝的选文里有这一篇,意思很明白,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忧国忧民之类的。

她看着程敏政,觉得要听到真话,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随口又问起了他的婚事。

敏政低着头,嘴角漾着笑,那天他受李贤的邀请到李家做客,两人相谈甚欢,于是在府中闲话,不觉走到后花园,正碰上李小姐在打秋千。她在秋千上笑容明媚,像春天最美丽的牡丹,声音清脆,像百灵鸟。他看呆了,对方也看到了他,这一切被李贤看到眼里,接下来的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程敏政说的不那么明白,但是汪舜华听懂了,尤其听他用词汇描绘未婚妻的风采,不仅她忍俊不禁,连身边的宫女们也扑哧笑出来,觉得这个神童真有意思。

程敏政有点不好意思,又把头低下了。

汪舜华笑道:“听你说的这样好,我都想见见她了。这样吧,改天让她进宫来,让我瞧瞧。”

李莹第二天一早就跟着母亲周端淑进了宫。

她比程敏政小两岁,今年十二周岁,正值豆蔻年华,确实是个非常漂亮的小姑娘。她父亲李贤一表人才,周端淑相貌也很不错,想来是家族基因。

汪舜华看李莹确实很顺眼,长的很好,规矩也好,字也写得好,当时正好屋里摆着月季,让她赋诗,诗也写得好,于是笑道:“怪道敏政那孩子念念不忘,连我也很喜欢。”

李莹低了头,抿着嘴笑。

才子佳人,珠联璧合。

汪舜华让刘金赏了一对景泰蓝的镯子和两匹布帛;本来从自己身上退下的首饰算恩宠,只是景皇帝的孝期未过。虽然说皇帝都是以日易月,但宫眷和皇子还是要守孝三年的,汪舜华也不例外,平时上朝都身穿素服,宫里能免的宴席也都免了,甚至下令宫里三年不鸣钟鼓,自然身上更没什么首饰。

这会儿想起来,李莹比永安公主大两岁,于是说:“两个孩子都还小,想来一时半会儿不会成亲。这样吧,让李莹进宫来陪两位公主读书,李夫人,你觉得怎么样?”

太后都说了,周端淑自然是满口答应。

汪舜华很高兴,让人去唤两位公主来,都是差不多的年龄,相貌也相当,两位公主也跟着内宦读书,学问还不错,因此一见如故,周端淑放了心,汪舜华就打发她们去玩了。

第136章 娘家

看着女孩儿们欢天喜地的去了,汪舜华心里有点涩:作为母亲,能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

于是招重臣进来,让选送适龄女孩儿进宫陪公主读书,看大家有点犹豫的样子,笑道:“你们且放心,皇帝还小,就是给公主选伴读,你们如果有合适的,给孩子订了婚;将来成婚的时候,我再送她出宫。我也是有女儿的,不会为难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