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216)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这回有点不一样,金刀案之后,卢忠被杀,职位也就空出来了。因为在迎接太上皇回朝的问题上没有嫌隙,景帝自然对于谦信赖有嘉,知道朱骥在锦衣卫,就准备提拔他为锦衣卫指挥使。

作为岳父的于谦当然不同意,说孩子还小,当不起这样的大任。

不过景帝主意已定,他还特别召见了朱骥,觉得人不错,就敲定了;还对于谦说:古人用人,外不避仇,内不避亲。爱卿何必自谦?

于谦无奈,只能谢恩。

朱骥能做于谦的女婿,自然是有过人之处的。他字尚德,世袭锦衣卫副千户,性格纯善,办事公允,刚直果敢。

当时的锦衣卫,是马顺和卢忠留下来的烂摊子。朱骥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后,首先把那些违纪枉法的锦衣卫的小头头们惩治了一番,情节严重的甚至直接下狱;接着颁发了一系列的法规,并且公开奖罚制度,凡是违反规定的都被施以重刑。

朱骥掌管锦衣卫初期的主要工作,第一是要肃清与王振有来往的余孽,第二就是要把那些收受过瓦剌贿赂的间谍都挖出来,第三就是要把那些散播京城危亡消息的不安分分子控制起来。与从前的锦衣卫更注重监控外廷不同,由于处于特殊时期,朱骥时期的锦衣卫所负责的工作更类似于后代的国家情报机构。

此外,朱骥革了锦衣卫的刑具。与其他的锦衣卫指挥使发挥想象力将刑具不断推向残忍的巅峰不同,朱骥去除一些过于残忍和变态的刑具。之前锦衣卫所使用的刑杖,大多又粗又重,有的刑杖还是金属制作的,所以很犯人根本受不了几下就归西了。朱骥认为刑杖只是逼供的手段,而不是用来杀人的,所以缩小了刑杖的规格。

在严格治狱的同时,朱骥也很注意对锦衣卫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凡是选拔进入锦衣卫的,几乎都是清正廉明的人。他觉得这样才能达到上行下效的效果。

既然是天生搞刑狱的好手,查这种案子自然不需要怎么费力,袁彬去锦衣卫接受了问话就回去了,只是他听到太上皇的表态时,心里是有点发冷的:

您怎么就不相信我呢?

相不相信的并不重要,袁彬的岳父确实诈骗,那就问罪;袁彬强抢民女之类的纯属诬告,他本人也没有参与诈骗活动,景帝也没有为难他,仍就让他回去当值,还特意跟太上皇说明,诬告的门达已经被他下狱问罪了。

只是袁彬有点难过,上书说自己病了,恳求回家养病。

景帝准了。

但不管是太上皇,还是群臣,甚至于谦翁婿,都意识到,这是景帝要向太上皇下手的征兆。

景帝也没想到横插进这样的一杠子,但是他也知道没有退路了,看着身边的娇妻幼子,握了握拳头,那就干吧。

第92章 宁静

不用景帝开口,英国公张辅的两个弟弟,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张輗、前军都督府右都督张軏也会提醒他。其实这两个人历史上是夺门之变的主力,不过那是因为景帝没有儿子,所以要乘机站队;现在哥哥张辅生前被喜宁欺凌,死后还被太上皇埋汰,张家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虽然说兄弟感情不算太好,正统五年,张辅指责张輗殴打守坟者,斥及先臣,词多悖慢,被锦衣卫逮捕,后释放;张軏在景泰二年,因骄淫不道连坐下狱,后释放,但毕竟同气连枝,该枪口对外的时候不含糊。

再说,张家能够超越徐家成为第一功臣世家,能看风向那是天生的本事,自从当年迎接太上皇的酒宴上兄弟俩闹了那一出,张家上下就知道兄弟俩早晚得撕破脸;而张懋带回的消息,无疑注定了张家的天平到底会向哪方倾斜;何况,就太上皇那样子,也不像是能扶起来的人。

当然,现在是于谦管着禁军,朱骥管着锦衣卫,五军都督府领在京各卫所,及在外各都司、卫所。其中中军都督府分管在京留守中卫;前军都督府分领在京留守前卫、龙骧卫、豹韬卫。

所以总结起来:张家手下管着兵马,虽然不多。

此外,王文等也密奏皇帝:宜早定大计——太子的年龄不小,再拖下去,就不好看了。

于谦闭着眼睛,没有说话。

十一月初,发完明年的大统历,景帝就卧病了,当然奏疏还是能够批阅。只是从内宫传出来的朱批和往常都不太一样,听传话的内宦说,皇帝卧病,不能执笔,让皇后代为批阅。

消息传出,大家都不安了;两宫太后和太上皇先后前往探视,于谦等重臣也前往探视,景帝强支病体说没事,将养几天就行,命大家各安其位;冬至节,景帝扶病出来接见了群臣,精神明显不大好;过了几天,又宣布免朝;太上皇要求再次前往探视,景帝就不再允许了,只是说天寒地冻,皇兄宜自在宫中保养;只是偶尔召见于谦、王文等少数几个人入宫商量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