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40)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明远却并不在家,而是去了官牙。他到了官牙之后,才晓得两下里竟然跑岔了。

明远也不着急,料定了程朗和那些“候选”的伴当们,必定会在明家等他。他只管慢悠悠地溜达回自家去。

谁知快到了自家门口,明远险些和一个从明家院子里冲出来的少年人迎面撞上。

而明家的院门在那少年背后“豁啦”一声拉开,程朗探出个头,冲那少年大声喊:“向厮儿,你骄傲,你有气性,你不耐烦等,行,那就再也别求到我这儿,让我替你寻差事!”

在这个时空,“厮儿”通常用来称呼小厮、跑堂这样身份的人。

那名被叫做“向厮儿”的少年依旧气咻咻的,眼神里没有半点畏惧或是谄媚,也没有差点儿撞到人时应有的歉意,此刻正直着眼瞪着明远。

明远却眼神平静,没有半点惊讶失态,只是站定了默默观察,见他不过十三四岁的模样,身量已是颇高,和明远自己差不多高矮,料想再过几年,应该就是个身材高挺的关西大汉。

一时间,这刺头儿一样的向厮儿竟被明远这样既温和又淡漠的眼光震住了,慢慢地低下头去。

“……唉哟,明小郎君,您回来啦!”

程朗的脸色转得也快,一见到明远,脸上立即堆满笑容。

待他意识到向厮儿差点冲撞了明远,瞬间惊白了脸,慌忙迎上前:“明小郎君……您,您没事吧?”

明远摇摇头,让程朗将向厮儿也招呼了,一起进院。

院中此刻已站了六七个年轻人,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低头垂手站在那里,大气也不敢出地等着。向厮儿进院,低着头跟在他们身后。他身量已经和其他人一般高了,但脸上稚气犹存,看得出来比其他人都要小上几岁。

明远将程朗拉到厅内,悄悄问起向厮儿的履历。

程朗长声叹气,说:“这孩子是我拐七拐八的表亲,求到我这儿,我这次才带了来的。谁知他脾气倔,性子又急,刚才险些冲撞到小郎君,真正是对不住……”

明远对此程朗表示理解:这个时代的人大多“一表三千里”,数不清的亲缘关系,要一一都照顾到,有时也不是那么容易。

他猜测向厮儿是因为等的时间长了,觉得主家不够尊重他们,一时不耐烦,又与程朗顶撞了两句,才一时冲了出来。

“这孩子的父亲以前一直在西军军中,四五年前在横山战死。前年他娘也一病亡故了……”

父母双双亡故的孩子若是搁在中原,恐怕还会被人当作克父克母之人,视作不祥。可这是在陕西路,这种情况着实不算少见。京兆府还好,越往西北去,家家户户都有亲友或是旧识,折在党项人手里。这也是陕西路宋人百姓痛恨西夏的缘故。

“……还有个兄长,现在鄜延军中,但全顾不上他……如今都是我们这些七拐八拐的亲戚在养活他,他却整日闹着要去从军……这都还没成丁。”

程朗所说的,也是明远心中最大的疑问。

“我若雇这孩子做我的伴当,算不算是雇‘童工’?”

“童工?”

程朗惊讶地问,脸上的表情足以表明,他这辈子都没被问到过这种问题。

十三四岁的少年人,吃起饭来已经和大人一样多,如果还不帮工挣钱,拿什么来糊口?

“那就他吧!”

明远一时竟也不再问其他候选人,令精心做了一番准备的程朗彻底愣住——不晓得向厮儿究竟是哪里对了明远的眼缘,明明是却不过亲戚情面,带来凑数的,还差点儿冲撞了明远,最终却被明远留下了。

当下讲定了向厮儿的工钱,明远起身,与程朗和向厮儿一起去官牙办契。

路上,明远问起向厮儿的名字,才晓得他是听错了,向厮儿其实是行四,叫做向四儿。

“这孩子一向没有大名,”程朗诚心诚意地向明远请教,“明小郎君是横渠弟子,学问好,您帮他取个响亮的名字吧!”

一听说明远“学问好”,向四儿双眼顿时亮了亮,朝明远看过来。

明远这个“冒牌货”其实最怕旁人夸自己“学问好”,但起名对他来说却并不太难。

想了想,明远开口道:“就叫‘向华’吧!”

——心向华夏。

*

明家一家人对向华的接受度都十分良好。

舒氏娘子听明远说起向华的身世,深深地叹着气,冲明远点头,十分赞同他雇佣这少年的决定。

旁边十二娘也偷偷掉了几点眼泪,毕竟她的身世与向华相似。

但是当年明高礼亡故的时候,十二娘年纪还太小,又是一向被舒氏呵护着长大的,十二娘难过了一阵,也就将这事抛在脑后,陪着阿娘去隔壁薛老太太那里作客说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