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民国卖包子(21)+番外

工作虽然清闲,但李澹常常能拿一些书籍回来,文静原本就聪慧,每日女红也不做了,成日抱着书看,郎氏虽有微词,但是到底她也算贞静,不常出房门,她也算是欣慰一点了。郎氏自打来到上海,就不自在,出个门子就能碰到露大腿的女人,明明天气还不热,一身高开叉旗袍,外边罩个哔叽大衣或者骆驼绒的大衣,还一个个的觉得自己多美似的。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文静也渐渐适应了上海的生活,习惯了这里的吵闹,还难得碰到可以出门的时候。因为江氏要带她出去做衣服,必须量体裁衣才行,所以文静也能出门了。

她把一头长发用梳子梳好,没用头油,只是随意编了两条辫子。江氏看她这样,不由得摇头:“你一个大姑娘家怎么打扮的这样素了,我上次不是让利妈给你买了几根头绳和卡子,怎么不戴上?”

文静催她妈妈:“哎呀,我就不想那也,再者女儿又不丑,不必那样打扮。”

她是真的不想再挽髻了,主要是头皮勒的疼,而且在外边老是被别人用那种眼光看,那些人仿佛在说她就是从旧社会来的人。

江氏叹了一声,也再不多说什么,带着她和利妈一起出去。文静好奇的望着街上的一切,很是新奇,比如一出巷子,往前再走就有熟水店,利妈说要叫“老虎灶”,就是比较低价的茶水店。很多做苦力的人都在这里歇脚,卸下身上做工的工具,吃些茶点。

柳叶巷附近许多租房都是租给穷苦人住的,他们大多都是从别的地方过来上海谋生的,有的在工厂做工,有的做些小买卖。这些人凑在一起,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住宅区,江氏随手招了一辆黄包车,去了上海的福州路上的制衣店,这还是方珊娜介绍的。

不得不说方珊娜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很擅长打扮,为人也很热心。好些地方都是她介绍的,正如同文静的哥哥文诤也在陈同勋的介绍下进了一所高中,这次读高中的钱是李澹提前支的工钱,因为要从郎氏手里拿钱也实在是太难了。

还好江氏手里有些余钱,她和利妈从附近的一些工厂偷偷做些手工,俩人挣的钱虽然微薄,但江氏想让女儿也体面些。

毕竟丈夫写信去了陆家,如果陆家真的认下这门亲事,少不得还要来家中说亲,她当然要把女儿打扮的靓丽些,鉴于上次利妈的多嘴,江氏并未把这件事情告诉她。

车夫在福州路上停了下来,文静下了车就能看到青莲阁商场,商场下面是个小吕宋,右边是群芳会唱。利妈不由得赞叹:“果然是上海,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气派的地方。”

往右边行八十米左右,就能看到一家裁缝店,这种地段的裁缝店,装潢的富丽堂皇,甫一进去,就有小伙计迎出来。小伙计嘴巴也顺溜:“这位太太,本店最近售出最多的就是这种哔叽大衣,物美价廉,您看看,还有不少种颜色可以选择?”

这种地方的伙计天生一双富贵眼,江氏看起来穿着体面,但打扮老旧,老式打扮。这家的小姐梳着大辫子倒是水灵,但是衣裳样式陈旧,一看就是不那么有钱的人家。若是有钱人自然推荐那些上档次的羊绒或者洋货,但这中等之家最好是介绍哔叽这等稍微便宜点的。

“这些都是多少钱的?像这件春装?”

伙计笑道:“我给您说啊,这些时式春装衣料每件六尺售大洋一元。方才给您介绍的条子纱哔叽,每尺大洋二角。”

这种条子纱哔叽都很软,也算便宜,文静看到印花的哔叽,鲜亮好看,便问起。伙计道:“这个比方才的贵一角钱。”

江氏想了想自家手里还有五块现大洋,倒也可得,花了一个大洋给女儿买了料子,又有裁缝出来替她量体,此量体是西洋量法,身长、挂肩,腰长,袖口等,工钱也花了五角钱。

掌柜的写了条子,江氏拿了条子存于荷包中,正欲出来,倒是碰上熟人了金娇儿了。金娇儿也是由着妇人带着,她理着齐耳短发,水蓝色的攀襟褂子,黑色的裙子,倒是跟在绍兴变了个人似的,若不是熟悉的样貌,文静都不敢上前认去。

她眉舞飞扬着,见到文静了,就上前来说话。

“文静,江姨,你们也来上海了吗?”他乡遇故知,金娇儿有那么一丝高兴。

文静笑道:“是啊,跟我爸妈一起来的,姐姐以后找我玩去,我们家现在住柳叶巷。”她对金娇儿也是很同情的,毕竟金父和金家的祖父母实在是太过于薄情了。

江氏也是个和气人,诚邀金娇儿以后去玩,金娇儿身后的女人却皮笑肉不笑道:“娇儿,这是你认识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