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我是林黛玉她叔(86)

作者: 晋代衣冠 阅读记录

贾母斜了他一眼,“你说的我能不清楚?甄家隔日便要进京,太妃娘娘如今可仍健在呢!总归咱们是一条船上的,那就让他们亲自谈,万一谈不拢,再从长计议,总比坐以待毙强。”

末了,又深叹道:“自如海认了那林家哥儿做兄弟,局势就开始大变,以致成了如今的烂摊子,我年纪上来了,撑不了多久,到时由你们这些小辈掌了家,还不知要如何,唉——”

贾政素日最是孝顺,如何听的了老母亲说这话?于是愈发潸然泪下,“母亲!您是有福气的人,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哪能说这丧气话?都是做儿女的不孝,才让母亲为我们处处操心!”

该说不说,要不贾母偏疼小儿子呢,每到要上演“母子情深”的时候,贾赦都不见人影,瞧人贾政,不管心里怎么想的,至少面上的孝顺无可挑剔,老小孩、老小孩,谁不喜欢听好听的?

果不其然,贾母见小儿子这样为自己着想,也不由得动容,又瞧儿子一大把年纪了还哭的跟什么似的,愈发心疼,和他说了好些体己话才放他走。

贾政回到自己院子后,思虑良久,最终还是决定休书一封给林如海。

林家而今今非昔比,他同林清那个小辈说不上话,族中子弟又没甚能耐,只有宝玉与兰儿在功名一事上尚有望,兰儿还小,宝玉如今最紧要,若能让林清教导他一二,往后必定受益无穷……

然而巧就巧在,林如海是低调回京,除了皇帝谁也不知道,连林清事先都没得到消息,所以寄出去的信件刚巧与林如海擦肩而过,真乃天意。

春江宴后,李仪芳授翰林修撰,林清授翰林院编修,刘道安授中书舍人。

三人虽不在同一处,但离得近,偶尔也会相邀一聚。

这日林清下班回来,却被人告知大老爷回来了,正在书房等他。

林清又惊又喜,他怎么半点消息也没得?

顾不得其他,林清忙向书房赶去。

刚一推开门,却见林如海早已端坐在书桌前,正捧着一卷书细细阅读,闻得声响,抬眼一看,见是林清。

笑眯眯道:“清儿。”

林清见他如今这形销骨立的模样,一声“大哥”刚叫出口,立即红了眼眶。

第41章 答案

原先林如海两鬓只是略微斑白, 而今满头青丝却几近全白,可知是“愁”白了头。

身体清瘦较之原先有过之而无不及,面色亦是灰白不堪, 然而双目却炯炯有神, 活力十足,与身体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真怪哉。

林清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 心性稳重不少,心里虽对林如海的变化颇为触动,面上却极为克制, 一声饱含真情的“大哥”已是他失态的体现。

其实林如海这段时间过的也并不轻松, 几乎要熬干了整个心血,然而生平头一次大刀阔斧、无所顾忌对江南重地整改的经历却让他热血沸腾,甚至隐约有那么点“回光返照”的意味, 像是将所有精气神压缩到同一时刻一齐爆发,总之不是什么好兆头。

林如海的表情平静又平和, 只让林清随便找个位置坐下。

“我没事。”

刚说完, 林如海却禁不住轻咳起来。

“咳咳……”

林清见状, 连忙倒了杯温茶送到林如海手里。

林如海随手接过。

待半盏茶下肚, 才稍觉舒服些。

林如海放下茶杯,欣慰的看了看林清,心中暗暗点头。

这孩子别的不说,识眼色倒是第一。

“清儿啊, 此次恩科,为兄很以你为荣。”语气十分肯定。

林清一听这话, 想也没想就笑道:“是大哥教导有方, 国子监的众位老师、同学亦是做了如清的好榜样, 当然,没有圣上的恩泽,我也上不了榜。”

话一出口,林清就觉得不对味,于是忙看向林如海。

果不其然,林如海此刻正看着他发笑,“怎么几日不见,跟大哥说话也打起官腔来了?这话说的,可真叫个滴水不漏,连我这个做兄长的也自叹弗如喽。”

林清听出了林如海话里话外的揶揄,囧然一笑。

紧接着,林如海又打趣了他好几句才转入正题。

“常有言:人生四大喜。你而今已有一喜,可有再增一喜的打算?”

林如海没直说,林清却是听出了他的话外音,只道:“这又是哪户人家要给我说亲?”

林如海笑笑,“这次说亲的人家,说来,你也认识。”

“我认识?”林清有些讶异,稍加思索后,便道:“既说我认识……,难不成,是我的哪位好友家族中的女子?”

“榜下捉婿”这典故他上学时听老师提起过,印象还蛮深,且近日在翰林院,有好些大人明里暗里打听他“可曾娶妻、可有婚约”,被他否认后,无一不是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