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我是林黛玉她叔(7)

作者: 晋代衣冠 阅读记录

可在这之前也不能过于高调,林如海虽颇受皇帝器重,统领江南盐政,风光无限,可也正因为如此,才树大招风,不知有多少人在背后盯着他,等着揪他的错处。

所以,若是既想在日后的殿试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又不引起不必要的揣测和注意,乡试低调是最合适不过的做法。

当然也是最合理的,最近的会试也得两三年后,他完全可以利用这两三年的时间“头悬梁,锥刺股”,以及营造自己“天资聪颖”的名声,到那时一切都会显得顺理成章许多。

林如海以为林清中了秀才,膨胀了,才闹着要去参加乡试,于是颇为苦口婆心的劝了他一通。

然林清是打定主意要参加八月的秋闱,林如海在发现自己劝不动后,便也由着他。

心想参加也好,看这小子如此志得意满,受些打击也不是什么坏事,反正也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这次就全当练练手了。

几天后,林清顺顺利利度过了九天六夜的乡试。

出来的考生无不筋疲力尽,浑身酸痛。

林清还好一些,临考试前林如海给他准备妥当了一切,他只需安心参考便是,再加上才十六,正是生龙活虎的时候,故而除了身体疲惫些,倒也没甚大碍。

真正苦的是那批上了年纪的考生。

俗话说: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到了七老八十仍旧参加科考的大有人在。

林清看着这些年老的考生佝偻着背,面如死灰,一边咳嗽一边蹒跚着脚步艰难的从考场出来,不禁心生惭愧。

他是使了特殊手段才能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就与这批早已风烛残年的考生出现在同一考场。

这些人,哪个不是经过一番寒窗苦读才能出现在这的?不管结果如何,单就这份毅力也足够令人敬佩。

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②

南柯国的读书人之所以读书,很大部分是怀揣着入仕的心的。这些年老的考生之所以坚持不懈的参加科考,也大都心存“理想”。

须知中举人虽不能像中进士那般可以直接入朝为官,但也能有做官的机会,俗称“朝廷候补官员”,听起来也是相当光荣。

要不范进中举后也不会发疯。

念及此,林清更是汗颜,简直就要羞愧的无地自容。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林清现在参加科考就是在作弊。

但无奈,林清实在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以他上一世大学生的水平再加上林如海的悉心教导,只能勉勉强强中个秀才,举人和进士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但在以考试成绩说话的南柯国官场,只有拥有优异的考试成绩才能在官场站稳脚跟,没有成绩傍身,任你天大的后台都没用,反而还会被同僚鄙视看不起。

所以,老天爷原谅他林清吧。

他保证,将后他入朝为官,必定用这个系统里的知识造福百姓,除此之外绝不滥用,更不用这“金手指”恶意打压那些正经寒窗苦读的读书人。

老天爷有没有听到林清内心的肺腑之言咱们不得而知,反正到底没有收回他这个“金手指”就是。

同年十月,秋闱放榜。

林清榜上有名,只是排名中等偏后。

不过就算如此也颇令林如海意外和惊喜。

这个结果倒出乎他的意料,他原以为这小子会名落孙山的,万万没想到竟能榜上有名。

林如海激动之余,忙叫人把林清请到书房。

他要当面和他谈谈,另外重新审视一下这孩子。

林清这时还不知道已经出了成绩,总归他心里有底,知道一定上榜,所以并不十分在意。再者当初考试确实累着了,所以这些天他连茶楼都很少去,就待在院子里休整,这会儿听到林如海请自己去书房,他才慢悠悠的踱了过去。

当然,进门前,林清还是特地整理了一番,尽量不让自己显得过于懒散。

“大哥哥。”林清站在书房门口恭敬喊道。

“进来吧。”坐在太师椅上的林如海点了点头,对门口站着的林清道。

林清进到书房后,顺势坐在了林如海下首的位置。

“你可知我今日叫你前来所为何事?”

察言观色林清可是一把好手。

见林如海面有喜色,再算算日子,林清便知已经放榜。

纵使内心明了,林清却还是扮作些许茫然的模样,道:“如清不知,烦请大哥哥告知。”

林如海见林清斯文又有礼貌,不禁越看越顺眼,感慨道:到底还是个孩子呀,即使中举,也不过才十六岁。

不过十六就能有如此成绩,真叫他这个做兄长的为他高兴。

于是和颜悦色道:“乡试已经放榜,你榜上有名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