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卫氏风云(276)

作者: 庄不周 阅读记录

单于紧紧的攥起了拳头,李陵虽然说这是个传言,未必可信,却在他的心里掀起了巨涛狂澜。如果卫律真的和大阏氏有染,那么他支持桑昆的用心就不正了,要害昆莫也在情理之中。他稍微一想,立刻转身派了个身边的侍卫,再去查看。

侍卫刚走了一会,卫律又匆匆的回来了,他喘着气,惊惶不安的对单于说:“单于,左贤王不肯前来解释,恐怕是真的反了,请单于早做准备,我的人手不足,恐怕治服不了左贤王。”

“是吗?”单于见他所说正如李陵猜测的那样,他冷笑了一声,转身进帐。卫律大惑不解,他看向面带微笑的李陵,脸色顿时变得煞白,一种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

“你们俩都进来。”单于在大帐里叫了一声,正在互相看的卫律和李陵连忙换了脸色,低头进了大帐。单于坐在正中间,眼睛盯着火塘里跳跃不停的火苗,怔了半天,忽然问了一句:“丁零王,左校王,你们说说,我对你们如何?”

“单于对我们恩重如山。”李陵和卫律异口同声的应声答道。

“那你们说说,我们要怎么对付汉人,是战还是和?”单于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在卫律和李陵的脸上来回扫视着。

卫律和李陵都没有说话。单于说的和实际上不是和,他们都知道,汉人是要求单于投降而不是议和。卫律当然不敢说应该投降,如果要投降,不仅可能要送桑昆去长安做人质,而且和汉人关系不错的昆莫肯定会沾便宜。李陵也不敢说投降,他一说投降,肯定会让单于觉得他还心向汉朝,趁机公私两便。所以两人略一沉思,几乎不分先后的说道:“战!”

“如何战?”单于脱口而出。看样子他已经被汉人逼他投降的强势激怒了,早

就打算和汉人一战,只是没有必胜的把握,故而犹豫。

到打仗卫律就不灵了,他低下头没吭声。单于有些失望的看了他一眼,把目光转向了李陵。李陵的用兵能力是公认的高明,要打仗,就只能依靠他了。

李陵感受到了单于的期盼,他抬起手捏着须尖想了想,正色说道:“单于,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就算单于和左贤王消除误解,合兵一处,单于庭也不过八万人马。要和汉军的十几万大军正面,显然不是汉人的对手,再别提还有乌桓人在旁边虎视耽耽。”

“是啊,带先、达林这两个狗东西,私心作祟,要不然我匈奴大军集结在一起,又有何惧?”单于恨恨的说道。

“不然。”李陵摇了摇头:“单于,右贤王他们留在各自的领地,未尝不是件好事。他们和单于心有隔阂,就算合兵一处,也不会齐心协力,等到战场之上临阵逃脱,只怕为祸更烈。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也可以抵抗汉军,使汉军不能合兵一处,减轻单于的压力。而且他们守护的是自己

的领地,一定会全力以赴,不会出现消极怠战的情况。”

单于的眉毛抖了抖,豁然开朗,他得意的笑了:“左校王,说到打仗还是你厉害。不错,这样更好,硬把他们逼到单于庭来,他们也不愿意,说不定还会在背后捅我一刀。就让他们自己面对汉人吧,把实力拼完了,他们也就听话了。”

“单于高明。”李陵笑着说道。

“还有呢,他们不来了,我们的实力不足,终究不是个事情。你看我们还要怎么准备?”

“汉军虽然有十几万大军,但是骑兵只有五万人,而且他们远涉漠北,要想攻击单于庭,并不是有十分的把握。而且汉军的主将卫风用兵十分谨慎,没有足够的优势,他绝不会轻举妄动。面对单于庭的八万大军,他不可能有足够的优势,一定会再寻找机会,等待匈奴内乱,施以挑拨离间之计,让那些目光短浅的小人来帮忙,让匈奴人自己先乱了,他好一鼓而下。”

李陵说

着,若有若无的看了卫律一眼。卫律的脸一下子胀红了,他十分恼怒,可是战事上他确实没有什么好主意,只得听任李陵挖苦。单于看了他们一眼,哼了一声,又接着问道:“是不是说,我们如果不起内乱,就能保得平安?”

“不内乱,仅能保得不占劣势,汉军不致轻举妄动,却不能保得平安。”李陵躬身说道。

“为什么?”单于不解。

“汉军压境,虽然不会立刻攻击,但是对匈奴人的压力却不小,匈奴人长期被汉军压制,士气会受挫。而且,汉军也不会干坐着,他们一定会利用这种兵力上的优势去逼迫丁零、扶余诸国向他们低头,加入他们的阵营,就象乌桓人一样。”

单于听李陵说到这些,也皱起了眉头,如果和汉军作战的时候,丁零、鲜卑、扶余也象乌桓人一样站到汉军一边,他和汉军的实力差距就更大了。而且这些人和汉军不一样,汉军不可能长期占着草原,他们打了胜仗也好,败仗也好,最后都要退出草原,他打不过还能逃。可是那

些丁零人、鲜卑人、扶余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也是游牧民族,他们要是打来了,就有可能占着不走了,自己想暂避一时都不可能。

单于忽然之间觉得,汉人虽然强大,但对于他来说,最危险的敌人并不是汉人,而是跟他一样的丁零人、扶余人、鲜卑人、乌桓人,以及他们匈奴人自己。他们都是同样的人,都知道打狼要打死,下手不留情,他们要是在自己肋上捅一刀,只怕不用汉人打,他就残了。

正文 第068章 势如破竹

“那……怎么办?”单于为难了。

“在他们归顺汉人之前,敲打敲打他们,要求他们派人到单于庭来助战,不来的,则予以剿灭之。”李陵一挥手,断然说道:“不能让他们成为汉人的附庸,否则,对单于相当不利。”

“有道理。”单于沉思着点点头,他想了好一会,才抬起头看着卫律说:“丁零王,丁零是你的属地,丁零的事情,就由你去解决。你看能抽出多少人马?”

卫律嘴里苦,李陵借着说兵事,把他给支到单于庭以外了。他明明知道李陵的心事,却说不出反驳的理由。他犹豫了一下,轻声说道:“单于,卫律敢担保丁零不会乱,卫律这就书到丁零去,命令他们召集大军到单于庭来助战。”

单于满意的点点头。卫律又说道:“丁零在匈奴之北,汉人要想和他们联系上,颇不容易。倒是扶余、鲜卑,和我匈奴十分相近,对我们的威胁更大。再说乌桓人开始也只是五千人助战而已,可见他们只是迫于汉人的压力,并不是真心助战。如果

不是后来和左贤王大战,又拍了难楼王,乌桓人又何至于归顺汉人?事由乌桓人起,只把乌桓人打服了,丁零、扶余、鲜卑之流,自然不敢乱动了。”

“你的意思是?”单于看着卫律的眼睛,犹豫不决。卫律的意思其实很明白,乌桓人是昆莫和李陵惹出来的事,自然应当由他们去解决,单于庭的兵力本来就不足,如果再把昆莫调走,岂不是更加空虚?

“单于,扶余和鲜卑正对着达.林和铁托的领地,只要单于派人向他们说明一下误会,然后再许以重赏,他们一定会响应单于的,哪怕他们不出力,从旁边威胁一下是肯定没有问题。”

“这样啊。”单于觉得也有道理,他又.咨询了一下李陵,李陵倒也不反对,点头表示附和。

单于见两人意见统一了,也十.分高兴。又商量了一会细节,这才让两人出去。卫律和李陵刚走不久,单于派去查看情况的侍卫回来了,说昆莫带着大军已经离开单于庭五十里,但是他说自己确实没有造反的意思,只是见丁零

王的大军忽然调动,有包围他的意思,他生怕有所不测,所以才有了过激的反应。

单于仰天长叹,手下最有本事的两个重臣支持了.不同的儿子,走到了对立面,他们互相争斗,自己如何处理?处理了任何一个人都是自断手足,现在要对汉人作战,不宜内乱,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先把家丑遮掩下去,等大战之后再作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