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卫氏风云(185)

作者: 庄不周 阅读记录

“多谢卫大人指点。”暴胜之心神会忙点头。

安排完了城里地事。卫风转向任安等人:“诸位要抓紧时间练兵。随时候命。诸位都是久经军旅之人。就不用我饶舌了吧。”

赵破奴第一个点头应是:“大人放心。大人不在长安地这段时间。诸校都没有闲着。步骑配合之术。已经操练得极为娴熟。只等陛下恩诏一到。我等即可奔赴边疆。”

卫风看着众人信心满满地样子。不禁笑了。他拉着赵破奴地手拍了拍。轻声笑道:“赵大人。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赵破奴咧着嘴大笑道:“大人尽管说。老夫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爽朗地态度让众人不禁笑出声来。众人笑了一阵。却见卫风脸上地笑容却不明显。显然他另有说法。众人见了。慢慢地收了笑容。就连赵破奴也收住了笑容。恭恭敬敬地说:“大人有何吩咐?”

卫风淡淡的笑着:“赵大人,我想请问你一句,如果匈奴人大举入侵,当以

帅?”

赵破奴眨着眼睛想了想,掰着手指数了数说:“匈奴人能打的,也就那么几个,无非是左贤王,右贤王,再加上几个降将,如果战事再大的话,匈奴单于可能也会出马。”

“那么,最能打的是谁?”卫风追问了一句。

“最能打的……”赵破奴的脸色微微一变,他知道卫风要说的是什么了,“李陵!”

“诸位!”卫风转过身看着花强等人:“你们有哪位敢说,你们遇到李陵有足够的胜算?”

花强等人很尴的互相看了看,一起低下了头,刚才的傲气不翼而飞。李陵是什么人,他们大多有数,不少人还跟李陵私交甚好,相知甚深。李陵虽然战败投降了匈奴,但是他面对匈奴单于亲率的三万精骑,带着五千步兵转战近千里重创匈奴人的战绩,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不敢相信的。现在李陵又在匈奴呆了近十年,用兵能力肯定又大有长进,他们如果真要遇到李陵,能不败就算不错了,哪里还敢奢望战胜他。

“未算胜,先算败,你们明知:征可能会遇上李陵,又没有什么胜算,为什么不提前做好准备,多研究一下敌我的长短,准备一些对策呢?虽然打仗的时候不可能尽如我意,但是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好吧。如果能多想出一些克制匈奴骑兵的招术,到时候胜算岂不是可以大上几分?”卫风也不动怒,只是很平淡的说着,赵破奴和花强等人却是羞愧无比,他们这段时间演练,觉得诸校配合的实力比起以往大有长进,颇有些沾沾自喜,今天被卫风一说,立刻感觉到了认识上的差距。

“好了,我要燕国了,不能在些久留,诸君努力吧。”卫风不再多说,和刘进翻身上马,回过头又加一句:“陛下回长安的时候,还要校阅呢,到时候可别丢了诸君的脸色。”

“属下不敢。”赵破奴很严肃的抱拳施:“我等一定加强训练,等大人回来检阅。”

风拜别了众人,陪着刘进一起上路。

刘进默不作声的一路行,直到中途休息他和卫风独处的时候,他才叹了一口气,钦佩的看着卫风:“风叔,我现在是真的服了你了。我本为以为,风叔执掌北军全是陛下的恩宠,恩威并施就能笼络住人心,换了我也一样能做到这些,可是今天看赵将军那样的老将对风叔从内心里尊敬,我才知道自己还差得太远。”

卫风摇了摇头,看着刘进笑:“皇孙,你这可就错了。他们现在尊敬我,大部分还是看在陛下的面子上,如果一定要说我自己有什么突出的地方的话,那就是我从大将军的作战笔记里学到的一些战术,以及陛下给我讲过的骠骑将军作战的经过,我从中悟出了一些东西,比起其他的同龄人,我可能懂得略多一些。但这些都是不够的,将来一旦上了战场,仅凭这些未必就能服住他们。带兵的将领,只有能打胜仗,才能真正的获得手下的信任和尊敬,我现在夜以继日的研究匈奴人的战法和边疆的形势,就是因为我心里紧张,不知道能否担当起这个重任,生怕辜负了陛下的信任,玷污了陛下的英名。”

刘进默默的点了点头,他和卫风这一路一直住在一个帐篷里,经常半夜醒来的时候,经常看到卫风还在伏案写写画画。他一直没太好意思问,现在才算是略微了解了一些,原来卫风是在研究匈奴人,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大战做功课。

“皇孙,其实治国和打仗一样,也要做很多功课,他们的区别可能就是治国需要的准备更多。”卫风忽然笑着对刘进说:“皇孙,不可虚度光阴啊。”

刘进心中一动,他转过头似笑非笑的看着卫风,过了好半天才说:“风叔,我还有必要准备吗?”

卫风迎着刘进的眼神看了半晌,也笑了:“皇孙,你认为呢?”

“我不知道。”刘进老老实实的摇了摇头,他抱着双腿,将下巴搁在膝盖上,避开了卫风的目光,看着脚前的黄土,自言自语道:“我在甘泉宫的那两天,难得的陪了皇大父一段时间,这几天里,连我自己都觉得阿翁和大父的脾气相差得太远。后来又听说阿翁向刘靖投降了,我亲眼看到大父将最心爱的一只玉杯摔得粉碎,我知道,大父是真的失望了,阿翁的太子之位……”他摇着头,没有再说下去,可是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已经绝望了。

“可是,皇位总要传给一个皇子的。”卫风有意无意的说了一句:“至少以我看来,殿下虽然不如陛下那么英明神武,至少还是个中上之资。”

正文 第167章 因变制变

进转了转眼珠,没有说话,等着卫风接着说下去。有看他,轻轻的拍着手里的马鞭,语气很随和轻松,似乎说的只是家长里短的闲事一般:“向上再数几百年,其实历朝历代都差不多,开国君主总是不世出的人才,继任之君也颇有才干,可是越往后,则越不堪,何以如此?并非是后来者天生不如人,而是他们没有象开国之君那样经历过民间的历炼,不知民间疾苦,他们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看到的,只是皇城那么大的一片天,听到的,无非是冠冕堂皇的圣人往事,根本不知道实际的朝政为何事,也不知道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私底下是什么样的货色。而那些大臣则不同,他们是从千千万万的人里面冲出来的,熟悉世事的真相,斯君斯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也正因为如此,陛下能开创如此的大业,才更加难能可贵。

刘进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太子天性仁厚,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惜,他偏偏是个太子,而且是做了近三十年的太子,仅凭仁厚,又如何是江充那样人的对手,又如何是李广利的对手?当初王夫人得宠,就逼着陛下封她的儿子居洛阳,亏得陛下有主见,没有答应她,而是封在了齐国。天幸王夫人死得早,齐王又早,要不然后面的事情会如何,还真是难说。”

刘进沉默了,卫风说的事他都清楚,而且事情比卫风说得更为严重。王夫人是死了,可是又来了李夫人,李夫人生了刘跟王夫人所生的三个儿子一样,到了年龄迟迟不按例封王。李夫人虽然死了,刘也封了王,可是李广利还在,一直是太子心里的一根刺。现在李广利也死了,刘会不会安份一点?

皇家的事,从来就没有安生的时候只要是生了皇子的女人,都梦想着踩着皇后和太子的头,登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弋夫人不也是如此吗,他的儿子才四岁,就开始经营了。

“风叔,那你说我该怎么办?”刘进真诚的看着卫风。

卫风暗自叹了口气,他也两难的选择子意外的没有死,天子又派皇孙刘进跟着他出使燕国就觉得事情偏离了自己原先设想的方向,当此之时也必须跟着调整原有的安排。皇孙比起太子来,宽厚之外多了一份果决,年龄又比较合适排除天子看中他的可能。对他来说,这也未尝就不是件好事竟皇孙如此能够登基的话,对他卫家来说是更合适的弋夫人现在虽然很殷勤,可是刘弗陵一旦登了基,而她又没有被天子杀掉的话,那么赵家的人迟早有一天会成为真正的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