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今天继位了吗(82)+番外

作者: 简梨 阅读记录

一言既出,满堂皆惊。

什么玩意儿?

犯人过堂,可是要跪主审官的,天底下哪儿有老子跪儿子的道理。不对,不对,我怎么让御史给带偏了,默认白大任是周某的儿子。

“不可能!”立刻有人出言辩驳,“白大人是科举晋身,身家清白、履历清晰,绝无可能是犯官之后。”有人出言为白昆山作保,要是说白昆山的身份不对,那当年主持科考的官员都讨不了好。县试、府试、秋闱、春闱……这么多官员,眼睛都瞎了不成。

“云南户籍一向严明,不可能有冒充身份之事。”与云南千丝万缕关系的官员也为安国公府作保,人家安国公就是想举荐一个没通过科举的人也轻而易举,为啥要费事在这上头舞弊。

那御史道:“白大人的户籍上可没有写名父亲是谁,只说从母姓。”

“云南风俗殊异中原,土人走婚,从母姓乃是民俗,没什么好奇怪的。”

“陛下,臣有证据。白大人身边有一少年,自称是白大人的侄儿,臣查过,那名为白竑的少年乃是五岭温家之子,约一年前从温家过继给白家,从少年母姓。如此,白大人即便不是周某亲子,也是周某发妻原配白家之人。白大人与周某有亲缘,理当避嫌。”

图穷匕见,原来点在这里。周侍郎的死忠,想把白昆山搬开,换个人来审理此案。

“怎么能紧紧因为一个姓氏就断定白大人的身世,天底下一个姓的都是一家,那还不乱套了。”

朝上重臣吵得厉害,终于有人从八卦和抬杠中醒过神来,道:“不要吵了,证据不证据的,白大人就在朝上,问一句不就知道了。”

“谁主张,谁举证。”被人问道跟前,白昆山眉毛都没动一下,“你这么言之凿凿,就由你来提供证据吧。”

“自古于是风闻奏事,何曾需要有确凿证据。”

嘿,这话就是在场人都不干了。

“怪不得近些年御史台风气越来越坏。”

“所奏不实,就该反坐才是。”

“陛下不曾给予御史台查案之权,怪不得御史。”

“自太/祖立朝就言,监督与审查必须分开,你们这是要违背太/祖御令……”

大朝会上又吵成一团。

当今天子端坐上首,并不感到惊讶,这种吵成菜市场的大朝会很常见。反正他是坐着听,到时辰了回去用过午膳再回来,朝臣们就只能一直饿着肚子等吵出结果才能散朝。

敏锐的朝臣示意同僚看看陛下脸色,还不明白圣意吗?少说少作赶紧散,陛下等着你滚蛋。

众人慢慢安静下来,有人出列,“请陛下圣裁断!”

皇帝道:“哦,论血缘,白卿确实是周庶人之子。”

什么?

找御史投书的周侍郎死忠都惊了,周侍郎从狱中传出的消息也不敢确定,他们就是诈一诈,没想到诈出大鱼来了。

众人立刻兴奋起来,“陛下,白郎中有携私报复之嫌,不再适合担任主审。”

“是啊,白郎中隐瞒身份,有欺君之嫌。”

“周庶人罪行累累,白卿改从母姓,早就上奏于朕。行了,散了吧。”皇帝挥了挥袖子,制止更多争论。

这个雷放出来,下朝官员退出大殿,不在纠察礼仪范围之后,免不了三三两两议论起来。

这才符合逻辑嘛!就说白郎中一个五品,陛下怎么让他越级审理伯爵和三品大员,虽然有刑部尚书之类老臣挂名,但查案的主力是白昆山,原来有这样的内情。

也说得通为什么白大人查案如此顺利,恐怕早就掌握了证据。

有些官员信誓旦旦分析起来,他如何早就看出白大人身世存疑,不过碍于同朝为官没有拆穿。

这种马后炮言论居然也有人附和,其实信不信的无所谓,总之这样大的八卦,不多说几句,都对不起今天天不亮就来站班。

案子很快下了判决,周侍郎一家成年男丁斩立决,女眷流放,出嫁女不牵连;安远伯除爵,一家流放,镇守大同的将官刘某一家同样斩首。周家、刘家在大同的族人,被查出许多不法之事,依律该杀的杀、该流的流,曾经占据大同五分之一土地的两个显赫家族,风流云散,不少近枝族人改姓迁徙,另谋生路。

御书房,皇帝拿着结案文书,看了看周侍郎幼孙真实准确的生辰,笑着递给冯首辅,道:“白昆山还是知道律法在先的。”

冯首辅也笑:“历经磨难,还想着用堂堂正正的手段复仇,正是他的可贵之处。”

“先生也看好他?”

“查明真相,为国拔出蛀虫,立下了功劳,按例赏赐就是。”冯首辅说按例,前面却加了褒扬,明显是看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