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旧时东风入梦来(249)+番外

作者: 惟象 阅读记录

就在这时,顾子湛旧事重提,请求设立新衙门,专职考核官员风纪一事。

两方人马在朝堂上争的乌烟瘴气,最后,由天顺帝一锤定音。他否掉了新衙门一事,将官员风纪考核之责交给了御史台。御史台分成两部,一部分人仍称为御史,常驻京城。另一部分人则称督察,分派各府州县,佐理各级长官,对地方官员进行日常监督。但这部分督察的升降不受州县长官管控,皆由御史台负责。

此外,天顺帝任命郑乾为御史大夫,主理御史台一应事务。

郑乾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书天顺帝,在之前清查户部一事的基础上,将核查范围扩大至六部。更是选定,将工部、礼部与兵部,作为最先清查的对象。并请求天顺帝准许御史台向凰涅军借人——凰涅军独立于六部,便于公正行事。天顺帝准许。

这些消息一出,令顾权倍感惊恐。要知道,工部与礼部原先就是由他主理,而兵部中,更是有不少他的人!这不禁让顾权更加认定,天顺帝,这一次是真的,要对自己下手了!

顾权连夜召集幕僚前来商议,终于想出了一个或许可以脱离京城的办法。

先皇的祭日在九月!

**********

九月十五,是小皇孙顾烺受封皇太孙的日子。

这一日,又是顾子湛忙的脚不沾地的一天。

然而就在这一天,当百官聚于大殿,李若愚喜气洋洋宣读完毕敕封诏书之后,却发生了宁陵郡王一身素衣,亲至午门击鼓之事。

午门外,长年立着两面大鼓。上至亲王下至黎民,凡有冤屈难伸者,皆可至此击鼓鸣冤,上告御状。这两面御鼓意义特殊,当鼓声响起时,往往意味着天子不察。因为敲响这鼓,不仅仅是告御状,更是在向上天和万民,昭告自己的冤屈和不忿。所以,自从太/祖设立这两面鼓那日起,就是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也总会有龙骑卫守卫在此,拦截意图敲鼓之人。

可是偏偏,就在册立皇太孙的这一天,这位身份颇有些令人讳莫如深的宁陵郡王,身着麻布素衣,几分狼狈地敲响了御鼓。

天顺帝在这沉闷的鼓声中,强压住心头汹涌的怒火,将册封大典举行完毕。

而此时,去太庙祭祀完毕的顾子湛,也正好被围观的京城百姓,拦在了午门之前。

见到这样的场景,顾子湛心中也是大惊。但她反应迅速,当即让随护的柳赞驱散百姓,同时,查看今日在午门外当差的,是龙骑卫的哪一队将领。

很快,柳赞回报,今日当值者,是龙骑卫参将裴恭。

顾子湛心中突突直跳,直觉今日这事,怕是不好善了。

*

天顺帝在册封大典完成后,脸色便迅速阴沉了下来。

遣散了朝臣,天顺帝让李若愚跟着骁武大将军廉永平,迅速将宁陵郡王押解入宫。

只是天顺帝虽遣散了朝臣,但顾权自击鼓时便已将所求之事说了个清清楚楚,进宫的一路上更是喊叫连连,几乎所有人都听到了他的话。

——天顺帝厚此薄彼,先皇驾崩于九月,但天顺帝只知厚爱孙子,却薄待了先皇的祭祀。

他请求,亲至凤都,替先皇守陵。

他这一番叫嚷,坐实了天顺帝的不孝之名。更因着他的出现,使众人记起,他才是当今储君的生父。是天顺帝,夺走了他唯一的儿子,断了他的祭祀。其实,顾权是在用太/祖的名义,影射他自己。

里里外外的,都让天顺帝好生丢了人。

至此,顾权可算是孤注一掷,与天顺帝彻底撕破了脸。

*

当天夜里,天顺帝阴沉着一张脸,让李若愚将顾子湛找了来。

顾子湛这几日脸色都有些苍白,双颊也因着消瘦有些凹陷。天顺帝见到她,竟看出了几分先太子的模样。

原本的怒斥似乎有些说不出口,但心中郁结难消,天顺帝也没什么好脸色,开门见山问道:“今日这事,你什么想法?”

顾子湛此时身份尴尬,顾权这一番闹腾,令她也不好公然出面。犹豫一下,顾子湛开口:“陛下,臣以为,宁陵郡王所请之事,应当准许。”

天顺帝立刻怒从心起,骂道:“放肆!”又一脚狠狠踢向御案,呵斥道:“怎么着,朕如今让你做了储君,难不成你还想着那个狼子野心的人?顾权做下的那些勾当,你真当朕是耳聋眼瞎,一概不知吗?朕能容他有命活到今日,无非是想保住你的颜面!朕原还想着,你们毕竟有那一层关系在,日后他要是作乱,你必然不好明着惩处,那就由朕来当这个恶人,替你把隐患除了!你倒好,如今,你竟然还向着他说话?”

一连声的质问砸下来,天顺帝见顾子湛不说话,猛地抄起一叠奏折,就向她身上砸去。骂道:“你是哑巴了吗?连个屁也不会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