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旧时东风入梦来(213)+番外

作者: 惟象 阅读记录

待见到那本密密麻麻厚如墙砖的账本时,顾子湛忍不住在心里感叹。喜欢记账,真是一个不俗的爱好啊!

第九十五章 朝堂争执起,忠奸各相逼

这件事查清楚后,李廉英也是长舒一口气。没跟天顺帝扯上关系就好!

至于打着东宫名义横行霸道的这些蛀虫, 他心中更无所顾虑。想他在宫中那么久, 哪里还能不知道, 太子爷根本就没把那邢氏放在眼里!至于陛下那里,一个小小的太子侧妃,其父与亲族竟敢自称为太子岳家, 又岂会容他!真是一家子不知死活。

既然这样,他又何须留情面!想到这里,李廉英便立刻写了一封信,将这件事一笔一划讲了个清楚, 随后便准备寄去给他干爹李若愚,由李若愚掌掌眼,之后再交给天顺帝。寄出之前,李廉英想到顾子湛与太子的关系, 便去同他说了一声。谁知顾子湛听后, 却叫他将这封信改走密报的途径,直接呈到皇帝面前。

看他不解其意, 顾子湛笑笑, 道:“我知李内官是好意, 但如今这节骨眼上, 陛下御前的人,还当离东宫远一些为好。”李廉英将她这话在脑子里过了两圈,方恍然大悟。立刻对顾子湛道谢:“多谢公子教我!”心中不禁后怕,若是自己当真先将这信送给了干爹, 真是要犯下大错!

随着太子年岁渐长,又因着先太子妃等事,几次违逆天顺帝。而愈发苍老的天顺帝,心中因着岁月的流逝与肉眼可见的力不从心,也愈发善变多疑。这两父子之间,沟壑日深。加之如今在天顺帝的眼里,顾子湛俨然已被打上东宫烙印,若是让他知道顾子湛遭遇暗害之事,李若愚竟比他先知道,定然会怀疑李若愚已在暗中与东宫有了联系。这样一来,不光会怀疑顾子湛他们此次遭遇暗害是真是假,更会对李若愚也生出不满。到那时,身为皇宫内侍的李若愚与李廉英,便会不再被信任。

顾子湛却不在意李廉英的道谢,这不过举手之劳,同时,也是为了她自身考虑。又不禁想到这几天收到的那些自京城中传回的消息,便猜测,这个消息传去天顺帝耳中后,或许可以歪打正着。

原因嘛,不过是因为,邢康又替天顺帝,解决了一件头痛已久的难题。他在天顺帝面前表现的太好了,心思缜密、手段高超这些,已让天顺帝有了深刻的认识。但他终究是后投靠来的,一个本就不够忠心的臣子越是出类拔萃,越会让帝王心生忌惮。这时候,发生了邢康致使人暗害顾子湛又欲将东宫拖下水之事,这一番阴奉阳违、祸水东引,正好能够让多疑的帝王,对他再猜疑几分。

终有一天,这些猜疑和不满会积少成多,到那时,邢康再无可依仗,便再无可遁逃了。

**********

这次廉适之带领龙骑卫随太子出征,虽然事实上是大败戎族,同时亦因着顾子湛釜底抽薪的计策,呼尔都回归戎族之后,戎族中内乱骤起,奇多自顾不暇,再无力进犯大昭。但在如今愈发苛刻的天顺帝看来,终归是耗费了巨大的银钱物资,又折损许多兵力,才堪堪将戎族赶走。至于戎族之后的内乱,更只是天时而已,非大昭将士之功。

加上传出了紫微星君托生顾子湛的传闻,又与太子这太微仙君绑在了一起,再由邢康从中挑拨一番,天顺帝心中,只觉得这次远征北境,所得远远小于预期,太子与廉适之杀鸡用了牛刀不说,还将鸡毛丢了一地。正因如此,朝堂中建议嘉奖廉适之诸将、犒赏三军的声音越大,天顺帝就越觉得气不顺。此外,也让他怀疑,朝中这些武将,经过这次的战事,势力有些大了。

尤其是廉适之,与他身后的廉家。当皇帝认为已无法再封赏时,便也是功高盖主,盛极而衰之时。

这时,深知天顺帝秉性、已从大理寺调至御史台升任御史大夫的邢康,适时为他出了个主意——撤龙骑卫大将军一职,五万拱卫京城的龙骑卫各由五名“骁”字将军统领,直接受命于天子。

至于廉适之嘛,便封他一个国公爵位,倒要看看他会如何接。

为免夜长梦多,这件事,在心中敲定之后,第二日,天顺帝便暗使邢康,当殿上奏。

*

楚太傅清楚天顺帝现在愈发糊涂了,却也没有想到,他竟会这么糊涂!

当邢康这奏折被当众诵读时,楚太傅心中便忍不住浮现了四个大字——君要臣死!

天顺帝近来愈发倚重邢康,邢康又是个毫无底线的小人,楚太傅自然清楚,想来这道奏折,也不过是与天顺帝商量好后,拿出来走个过场。

只是这样,越发令人寒心!

想廉适之戎马一生,耄耋之年还亲上阵前领兵厮杀,从太/祖开始,辅佐过天顺帝父子三代人。出征之前,天顺帝将他拜作太保,本就是武人最高的荣誉和身份。如今,廉适之辅佐太子得胜归来,天顺帝若是真心体恤臣下,就该在子孙与钱财上多加赏赐。这样,一来无须加官进爵便无功高盖主之忧,二来,又给予了足够的声名利禄,君臣二者之间的面子,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