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于康熙末年(2279)

作者: 雁九 阅读记录

可广西归到鄂尔泰名下后,他这个总督辖三省之地,就从总督之末,一跃到第三的位置。

让蒋坚动容的,正好是鄂尔泰相关的一个明发旨意。

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文武官员,有鄂尔泰提补之员,应行引见者,不必一面具题,一面颂部引见,而是在鄂尔泰请旨后,直接来京到吏部与兵部引见。

不过几行字,可曹颙晓得这其中的分量。

这样的殊荣,当年年羹尧也曾有过,就是大名鼎鼎的“年选”,如今鄂尔泰的恩典与当年大同小异,想来用不了多久“鄂选”两个字就要成为流行语。

曹颙将邸报放到一边,道:“非磷素来淡定,竟为此事动容,委实难得……我倒是有些奇怪,非磷并不是爱操心的性子,怎么关注起旁人的闲事来?”

蒋坚看了曹颙一眼,道:“大人是真不知道,还是装糊涂?”

曹颙笑道:“就是那些拿我与鄂大人相比的闲话?不过是旁人嚼舌,哪里好计较,做人还是当糊涂些好……”

因鄂尔泰圣眷正隆京中众人闲话时便翻起鄂尔泰的底,结果发觉他还真是大器晚成。

十七岁中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一岁袭佐领世职补侍卫。

结果在侍卫上十六年,直到三十七岁才出任内务府员外郎,而后,在员外郎位上,又磋磨六年没动。

直到今上登基,四十三岁的鄂尔泰才时来运转,被越级提再。

蒋坚道:“大人还不动如山,在外人看来,大人与鄂大人一时瑜亮……”蒋坚说得太过婉转,实际上外头的评论是鄂尔泰已经压了曹颙一头。

终究在曹颙娶郡主,任御前侍卫时,鄂尔泰才是外班蓝翎侍卫:曹颙总管内务府时,鄂尔泰才是内务府员外郎。

等到曹颙总督直隶时,鄂尔泰刚刚幸进为江苏布政使。

现下,鄂尔泰的风头却已经压过曹颙,并且他的弟弟兵部尚书兼步军都统鄂尔齐,就是曹颙去年病重时最抢手的户部尚书人选。

结果,曹颙病愈,依旧执掌户部,鄂尔齐去了兵部,成为伊都立的同僚。

鄂尔泰的另外一个弟弟鄂礼,现下为监察御史。两个弟弟都得了皇上的青睐。

曹颙只有嫡妻,不置婢妾,鄂尔泰亦是如此,五子都是继室夫人所出,夫妻恩爱也是出了名的。

加上两人都是家族长子,二十出头就承担家族责任,教养兄弟子侄。

种种类似之处,使得外头老是将两人一同说起。

曹颙摇摇头道:“鄂大人有胆识有魄力,我自叹不如。”

鄂尔泰在西南,负责的是“改土归流”。这几年,每年都有一两起所谓“恶苗”作乱的消息,结果都是毫无例外的被剿灭。

虽说对于朝廷大局来说“改土归流”加强中央掌控力度,才是确保西南太平上策,可这功绩后边,不是旁的,而是土人的血。

雍正倚重的三大总督,没有一个是好差事。鄂尔泰是西南的杀人刀,李卫是江南搅屎棍,田文镜是中原的疯狗。

不管旁人如何,曹颙半点都不羡慕。

蒋坚犹豫一下道:“鄂大人已经是一品,剩下的就是入阁……他正值盛年,说不得要压大人一头……”

“非磷,我早已说过,我不会入阁。”曹颙道。

蒋坚长吁了口气,道:“大人虽有隐退之心,可皇上看重大人,怕不会放大人告退……曹家亦需要大人看顾……”

曹颙摇摇头道:“长生与天护转年就要下场……小一辈渐长大,曹颂他们兄弟几个也都在官场立下,我不能看顾一辈子……”

最关键的是,只要天佑娶了六格格,就是和硕额驸,相当于一品武职,够资格支撑门户……

第1391章 变动

转眼,到了腊八。

天气越来越冷,衙署里的差事也越来越繁忙。

曹颙每日里从衙署到家,两点一线,很是繁忙,几乎每日都要日暮才能回府。

可是,时到年底,各种往来应酬也多起来,每日收到的拜帖都有数份。

有些是交情不到,有些是懒得应付,曹颙多是辞了,鲜少安排在晚上待客。

然后,这一日,他却在出门前提前嘱咐妻子,晚饭安排席面留客。

初瑜这里,亦是满心欢喜。

原因无他,今晚过来的不是旁人,正是外放多年的赵同。

赵同外放后,连着做了三任县令,因在缉盗刑名上有建树,被刑部几位堂官看上,调升刑部主事,本是去年年底回京。

不想,赶上鄂尔泰在西南“改土归流”,空出许多流官位置,上折子向朝廷要人。

云贵因地处偏远,诸苗混居,流官不易做,向来被当成苦缺。

吏部这边,本是准备在候补官里选官出来,可皇上亲自过问此事,下旨将去年“大计”、“京察”中“卓异”的一批官员调任西南。

消息出来,京中有关系的无一不钻营起来。

曹颙却不觉得西南是苦缺,即便赵同在刑名上有建树,可真要回到京中,也不过是泯灭众人,还不若另辟蹊径。

因赵同是捐官,本就升迁不易,为了让他好出政绩,早年派官时,曹颙就帮他选的繁难之地。

饶是如此,也熬了三任才得以升迁。

赵同的缺,曹颙便没有说话。当然,他还是见了赵同,提了自己对西南机遇的看法。

于是,赵同的刑部主事刚到任没几日,就外放西南,成了同品级的正六品通判。

多少在“京察”、“大计”中失手的官员幸灾乐祸。

就连初瑜,都为喜彩念叨了一回辛苦。

显而易见,曹颙的看法是正确的,西南确实机遇无限。不过半年功夫,赵同就从正六品通判,成了从五品知州,重新做回掌印官。

现下,赵同随云贵其他几位官员回京陛见,少不得来曹家请安。

赵同是曹家家生子,曹颙为其办理“开户”,才获得户籍,得以补官。

可按照世情,赵同与其子孙,对曹家这边要执主奴之礼。

因此,见到曹颙的那刻,赵同叩首,行了大礼。

早年安排赵同补官,一方面是有意成全他的上进,一方面是想着长房子嗣单薄,在官场多个与力。

等到的二房堂弟们相继出仕,曹颙这个心思就淡了。

不过念在赵同随侍数年的情分,能给予的关照,曹颙依旧不吝啬。

正是因此,赵同才能在繁难之地站稳脚跟,且能做出政绩。

赵同是真心感激,曹颙却没有受他的礼,侧身避过,虚扶一把,叫他起了,道:“我这边不过是举手之劳,归根到底,还是你争气……”

从曹颙当年进京,到赵同补官外放,赵同在曹颙身边的时间也将近小十年,主仆甚是相得。

尽管早年离得远,可赵同年年打发人进京送节礼,也经常有请安的信至,两人倒是并不觉得生疏。

曹颙叫赵同坐了,说了几句家常后,问起西南地方事:“听说鄂督台在西南平定苗乱时,用了西洋火器?”

上一篇:天官 下一篇: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