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于康熙末年(1525)

作者: 雁九 阅读记录

李诚肤色晦暗,因咳得厉害,眼睛里水光闪现,没有平素的小大人模样,像个寻常的孩童似的,露出几分孤单无依。

李语叹了口气,道:“方才太医在外屋说的话,你也当听见了。你打小就比别人聪明,怎么这个时候犯糊涂?你才十三,初次下场,外头多少三十三、四十三、五十三的老秀才,考了半辈子,都考不到一个举人。早日养好病,寻个好先生,三年后再考,也不过十六岁,还是个少年举人。就是你常念叨的曹家四表叔,初次下场也没中;曹家五表叔,也是十六岁中举。你却是急性子,为了这个上火。”

“二哥……”李诚眼圈已经红了,哑着嗓子道:“父亲本不赞成我来,都是我自以为是,执意如此,却是丢了李家的颜面。”

“这叫什么话?谁说下场就要中?你想太多了,没人会怪你。你若不懂事,再这么糊涂下去,让长辈们跟着担心,才是大不孝。”李语殷殷劝解道。

李诚听了,脸上挤出几分笑,伸出胳膊,拉了李语的胳膊,道:“还是二哥疼我,照看我这些日子,换做大哥,早就懒得搭理我了……”

兄弟两个正说着话,丫鬟端了托盘送药。

李语起身,扶着弟弟坐起,看着他喝了药,才又照看他躺下。

因为李诚爱洁净,怕厨房熬夜染上烟火气,这药都是在廊下熬的。李语出来时,正有小丫鬟倒药渣。

李语眯了眯眼,心里冷哼一声:“嫡庶,谁说庶子不能当家……”

第0877章 “秋风”

给孩子们请完新夫子,曹家这边就开始预备曹寅的两周年祭。

再过三月,曹颙就要孝满,他自己个也寻思起复之事。按照他的本意,他是不愿意这个时候起复的。

明年就是康熙六十年,若是四阿哥真是康熙属意的继承人还好,不会有雷霆之变;若真是按后世野史所说四阿哥是矫诏即位,那京城的血雨腥风是少不了的。

至于后世历史学家辩称的,康熙遗诏是满汉双语,不可能将“传位十四阿哥”篡改成“传位于四阿哥”这个观点,曹颙还是赞同的。

不过,这也不能说明四阿哥是“和平即位”。

就拿这些参与夺嫡的皇子阿哥来说,伪造一份遗诏,并不算难事。

就看八月十五,康熙从热河赐肉有曹家一份,曹颙就不敢存了侥幸的心思,以为皇帝会允许自己抽身事外。

这日,安定门内的雍亲王府里,却是一片热闹。

四阿哥侧福晋年氏所出的小阿哥,今日过百天。四阿哥子息艰难,嫡子夭折,府中只有三个庶子。如今最宠爱的侧福晋添的这个小阿哥,就成了四阿哥的心尖子。

年氏身子向来孱弱,之前已经夭折一个小格格,这个小阿哥落地至今,也病了几场。

四阿哥爱子心切,给儿子起名时,没有按照皇孙排辈的“弘”开头起名,而是起名“福宜”,取其“福佑”、“安之”之意。

四阿哥府行事向来低调,这次为了福宜百日,却是大宴宾朋。

年氏本就是宗室中闻名的美人福晋,如今生了儿子,眉眼风流,越发显得风姿绰约,美貌动人。

只见她身上穿着银红底五彩绣折枝百花衬衣,外头罩了浅绛色琵琶襟马甲,雍容华贵中,带着几分俏丽。

看着,就像二八佳人,不仅映衬着四福晋等人芳华不再,就是满屋子的女客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她。

年氏虽为亲王侧福晋,但是论起品级来,比贝勒嫡夫人、贝子嫡夫人还高。满屋子的女眷,比她品级高的,就是几个王府的嫡福晋。

众人都晓得她是四阿哥的爱宠,乐的奉承两句。一时间,倒是笑语欢声。

曹佳氏辈分虽低,但是品级在,就在十三福晋的下首坐了。

她们两个向来同四福晋交好,此时倒是相视一笑,没有往年氏身边凑趣。

不说别的,就是年氏这身装扮,就已经引得她们心里不自在。

虽然银红、浅绛色都不是正红,侧室穿了,也不算逾越,但是因银红与大红相近,除了新纳之时,懂事点的侧室,都会避开这个颜色。

四福晋坐在炕边,笑着陪几位老福晋说话,眼角不经意扫过年氏,脸上笑意更盛。

侧福晋李氏坐在小凳子上,脸上的笑容却有些勉强。她生了三个儿子,站住一个,就是三阿哥弘时。虽然府中两位格格康熙五十年先后生下两个小阿哥,但是生母位份低,又比三阿哥小七岁。

这亲王世子,早已被李氏视为自家儿子的。

如今同为侧福晋的年氏产子,对李氏来说,绝不会是好事。

曹佳氏冷眼旁观,心里明白,这看似平静的雍亲王府,因这个小阿哥的降生,往后估计要热闹了。

不过,那也不与她相干。

只是可怜四福晋,贤惠了大半辈子,又能如何……

曹府“烧两周年”这日,虽比不得王府“百岁酒”那般热闹,但是也不算冷清。

不管是曹家的姻亲故旧,还是曹颙昔日同僚,都晓得曹颙即将孝满,不出意外,年后就起复。

转了年,曹颙就二十八岁,将到而立之年,说不定皇帝要重用。

已经有人猜测,曹颙会不会直接晋正二品,入户部为侍郎。毕竟,他当年是坐到正三品的内务府总管的。

当年所谓“惩戒”,降职为六科给事中,更像是入户部熟悉户部事务。

若不是赶上父丧守制,曹颙做满一任给事中,升任户部侍郎的可能性也很大。

京城中人,最不生疏的,就是人情往来。

今日的曹颙,青壮之年,前途不可限量。比当年日暮西山的曹寅,更引人注目。

因这些人凑趣,曹颙这个孝子就忙了好几日。

直到祭日这天,早早的带了兄弟子侄,出城祭拜,耳根子才算清净下来。

除了曹颙去曹寅墓地主祭,曹府祠堂里也焚香,摆了三牲为供。

曹佳氏、曹颍、曹颐三位出嫁的姑奶奶,也回娘家祭拜。

李氏原有些伤怀,被两个女儿劝解的,也渐渐展眉。

曹佳氏想起一事儿,道:“太太,弟弟既已做了家主,是不是府中下人也该改口了,怎么听着还‘大爷’、‘大爷’的?”

李氏道:“前年管家便要带着人改口,你兄弟听不惯,叫先按早先的叫着,出了孝再说。”

原本曹寅病故,曹颙为家主,下人应该称他“老爷”,李氏这边就要唤作“老太太”,初瑜则是由掌家奶奶升格为当家太太。

只是曹颙听着不自在,总觉得听到“老爷”叫的是父亲,便叫众人延迟改口。曹佳氏说的,就是此事。

曹颍在旁听了,道:“颙弟早先瞅着向来比别人少兴,这两年倒是显得稳重了。”

“这日子过得真快,还记得弟弟小时候装大人说话的模样,转眼他都成了老爷了。都是一晃眼的事儿,等过几年孩子们娶亲生子,这日子过得就更快。”曹佳氏想起上次去宫里请安,十四福晋说的,给福彭添身边人的话,只觉得自己都要老了。

上一篇:天官 下一篇: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