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奋斗在红楼(1238)

作者: 九悟 阅读记录

贾环躬身行礼,“骆先生好。”

骆宏两眼微红,忍着心中的情绪,快步上前两步,扶着贾环的手臂,感慨的道:“子玉,辛苦了。”

骆宏当年在贾环求学时,以毒舌而著称,时常讽刺学生。再他跟着韩秀才闹事被禁止科举后,收敛了脾气,在贾府教授蒙童。

三月十四日,狱中文会后山长、叶先生、大师兄他们上刑场时他失声痛哭,不敢去西市观看。

此时,再见贾环,千言万语,汇聚在此,是三个字!他知道贾环为山长、叶文台,公孙文约他们,为书院所做的事情。走的是非常艰险的道路,如同华山险道。一个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贾环心中感慨难言,抿抿嘴,道:“骆先生亦是。我已拿到圣旨,山长谥:文忠。书院解封!叶先生荫一子入国子监。江、吴两位先生,亦是如此。追封大师兄的遗孀为六品诰命夫人。圣旨不日就到!”

人群中响起一阵阵释然、低沉的欢呼声。众人纷纷出声、议论着,表达欣喜之情:“好!”“谢院首。”“理当如此!”这是官方对山长,对书院的结论。这意味着书院的名誉恢复,可以继续创办。

众人的声音回荡在略显空旷、寂静的山坡上,回荡在夷为平地、魄罗的书院中。回荡在这寂寥、衰败的小镇中。但,于此时,在这山门前,仿佛有某种东西在苏醒!

这精气神,是贾环雍治九年水灾后,与书院的师友、众同学,走下台阶,所吟诵的那半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骆宏欣慰的点头,“好。”

谥号,是一个人的盖棺定论。大明会典曾对谥号做了明确的规定。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分别为:文贞、文成、文忠、文献等。

周随明制。这是一个美谥。山长是国之谏臣。对国家、百姓的忠诚,可昭日月。死于劝谏。若非贾环起兵成功,多半是要谥一个带着同情色彩的:愍。

这时,其余众人亦是过来见礼。罗向阳介绍着山长的幼子张承前等直系家属。

贾环肃穆的,一一回应,在众同学、书院子弟的陪同下,走进灵堂中,为为师友们上这迟到的三炷香。

初夏的深夜里,明伦堂侧后方的一排临时修建的红砖瓦屋中,灯火点点。蛙鸣虫吟。随着贾环掌握京中大权。其标志性的事件便是:燕王登基!书院这里的条件迅速的被改善。

想要讨好贾环的权贵们,不够资格拜访贾环的,往书院捐赠大量的银元、物资。因时间还短,兼之书院规划未确定。并未大规模兴建土木。

距离明伦堂最近的瓦屋中,罗向阳、骆宏、姚维、都弘并四五个书院晚辈弟子在这里。

今日贾环带来确切的消息,那山长他们的安葬、重建书院的事宜就将着手准备。

安葬事宜,至此时,基本有定论。山长的棺木将回到家乡安葬,受子孙香火祭祀。山长是北直隶真定府灵寿县人。书院这里要建衣冠冢。大师兄亦是如是!

大师兄是北直隶顺天府密云县人。他父母俱在。而遗孀魏芸将带着大师兄的一子一女在书院这里读书。

张承剑的棺木跟着山长回乡安葬。叶先生故土在福建。路途遥远,将安葬在书院里。江、吴两位先生亦是如此。供书院的弟子们祭拜。

罗向阳正在主持议定书院的设计,规模,以及观礼的名单。议论间隙,问道:“子玉还在灵堂里?”

姚维点点头,略担心的道:“晚饭都没吃。”他和都弘两人出狱后,忙着重新收拾咸亨商行,和人打官司。

早前东庄镇的行政权被宛平县派人收走。现在,税收、行政权力自是重新回到咸亨商行手中。

骆宏穿着青色的澜衫,头带皂条软巾,声音略哑,道:“长文去请子玉出来?山长、文台兄他们在天有灵,不会怪子玉的。”他知道贾环在自责,没有保住山长他们。

几道目光都落在罗向阳身上。罗君子轻轻的摇头,道:“子玉从未说出口,但他心中视山长如父。让他一个人静静吧!”

厅中几人轻轻的叹口气。

书院涅槃重生,百废俱兴。正是奋进向前时。但,这涅槃的代价是残酷的,不是说翻篇就翻篇啊!心中的情绪,阴影要慢慢的走出来。

灵堂里,贾环跪拜祭祀后,坐在矮凳上,看着大案上竖着的灵牌,还有后头的棺木。神情木讷,泪痕两行。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种种记忆,从脑海中翻腾,飘掠而过。

夜色中,长明灯在跳跃着,灯光映照着白色的花圈。灵堂中寂静无声。

贾环信奉的是唯物主义,但在此刻,他真的是希望世界上能有鬼神。让他能和山长、叶先生、大师兄他们说几句话。问一声:师友平安否?告诉山长、大师兄:我已将这方天地换了日月,再无伤害。

然而,并没有。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但愿得,河清人寿。

一夜孤灯至天明。贾环清晨时,自灵堂里出来。那复杂的感触,无法述说。

罗向阳陪着大师兄的遗孀,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左侍郎魏源质的女儿魏芸,身穿孝服,带着儿子等在灵堂外。

魏芸二十九岁,哭泣着行礼,道:“谢贾学士。”她一直留在密云县侍奉公婆。但知道丈夫和贾环的交情。她一谢贾环帮助拿下的六品诰命夫人。二谢贾环来祭拜丈夫。贾环此时权倾天下。

贾环点点头,仿佛又看到当日大师兄在死前愧疚的流泪,回礼,道:“嫂子不必多礼!”魏娘子等人住在书院的一切用度,自是不用他再吩咐。

魏芸让儿子公孙杰给贾环行礼,五岁的小男孩脆生生的道:“见过贾叔叔。”

贾环将身上的玉佩解下来,蹲下来,挂在公孙杰的腰间,摸着他的头,看着他肖似大师兄的脸,那怯怯的眼神,又仿佛看到当日他第一次见到宁淅时,温声道:“好孩子!不要让你父亲失望。不要让我失望!”

罗向阳笑一笑,扭头看着天际边的朝阳,揉揉眼睛。

自贾环抵达闻道书院后,随后数天内,诸多事件一一落定:葬礼,书院规划,书院落成典礼。

由于京中士林,对贾环弑君颇有意见。贾环摆平朝堂,不代表可以摆平民间。所以,罗向阳、骆宏几名书院的负责人都认为书院按照原址复建即可。

闻道书院在巅峰时期,拥有超过800名学子,教师队伍超过五十人。学生们从蒙童、童生、生员到举人。教师队伍中有两榜进士。垄断整个京西的教育市场,并影响着北直隶地区。

但,此时的形势下,虽然走的老师,学生都在听到消息陆续的回来。但书院最终能拥有多大的规模呢?再者,闻道书院的待遇是出了名的好,规模太大,恐入不敷出。

上一篇:奉旨和亲 下一篇:天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