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丑女如菊(367)

桂枝等媳妇们也道,没人会拿这事闲话的,这不过是个巧合罢了。

青木本来听李明堂说他欺负金铃,也想发作的,可是见一旁的菊花冲他摇头,又对金铃那边看了一眼,随后金铃就站出来哭着诉说起来,他就不好插嘴了。

李耕田今儿格外气闷,就见他们老李家的人吵个不停,旁边的人跟看大戏似的——还有座位哩——看得津津有味。他忍无可忍,对李耕牛使了个眼色,两人一起上前,一边一个,搀着李明堂的胳膊,道:“走,回家再说,不能耽误作坊干活,这里面也有咱的股份哩。”

李明堂还不停地挣扎,李耕田死不放手,一边凑近他耳边低声怒道:“三叔,你真不觉得丢人?你瞧瞧人家都在看大戏哩——咱们李家人唱的大戏。我这个村长从来就没这样丢人过,求你行行好,咱回家再商量,行不?”

李明堂蓦然惊醒,扭头看看那些张大嘴巴望着自己的媳妇们,一时间羞愧不已。他并非真糊涂,不过就跟不服输的赌徒似的,一口气咽不下去罢了。遂不再挣扎,顺势让儿子跟侄儿将自己半拉半拽地扯了

李明瑞也怒气冲冲地出去了,一手还拽着金铃。

周小年和媳妇则非常的高兴,李家人这么一闹,人们好似忘了刚才周家休妻的闹剧,至少不会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小年媳妇的身上了。两人趁着大伙不注意,悄悄地溜出了作坊。出去后,相视一笑,很有些劫后余生的味道。

周小年挽着媳妇的手,又恨又怜地对她说道:“你还敢这么闹不?”

小年媳妇听他这么问,顿时眼泪又下来了,她这么一会的工夫,经历了惊慌、害怕、绝望、希望等种种心理,仿若被抽了脊骨似的,没了力气,挨着周小年抽噎着说道:“人家晓得错了哩,往后再也不敢了。小年,我不敢家去咋办?公爹要罚我哩。”

周小年闷闷地说道:“罚你你才应该笑哩,就怕他不罚你,客客气气地把你送回娘家,那可就麻烦了。”

第二百七十四章 偷会

小年媳妇一听果然如此,便紧张地拽住男人的胳膊道:“那咋办哩?我不要回娘家——人家会笑话死我的。呜呜,小年,你帮我求求公爹和婆婆,我跪两天还不成么?”

周小年气恼地说道:“要是我没求,你眼下怕是已经在清北村了,哪里还能留在这?你要是真的诚心改,就该自个到爹娘的跟前认错,认打认骂,还能掉块肉?话说回来,就算掉块肉,也比休回娘家好。”

小年媳妇急忙点头道:“我去,我去认错。”

周小年瞧着媳妇,无奈地叹了口气,甭管她如何可恨,终究还是个寻常的媳妇,一提休妻,就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往后得好好地管着她了。

也不知周宝柱是如何管教儿媳妇的,不过菜花终究没被休回娘家,就是村里不大见到她的身影了,想是被周家管住了。

再说李家,李明瑞回到家,狠狠地痛骂了李明堂一顿,说他老糊涂,不顾孙女的名声,与人赌气,让全村的人看老李家的笑话,李家几辈子攒下来的名声叫他一把火给败光了。

金铃到了家,也不再顾忌,说爷爷要是再上郑家讨说法,就等着帮她收尸吧!

这话让李明堂脸色大变。

李耕牛和媳妇都拉住闺女,说一定不让她受这个委屈。李耕牛瞧他爹的目光,很是埋怨和不满;李耕牛的两儿子也觉得爷爷多事,害得妹妹被人笑。

一时间·李明堂众叛亲离,他不能再去找青木的麻烦,可是心里更气郑家了。

作坊里,青木待闲杂人散去之后,沉声对众人道:“往常咱们只晓得种几亩田·日子不好过,那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如今这坊子好歹能赚点钱,要是不好好干,再穷也怨不得旁人。有闲心去干那些破事,还不如定下心来多赚些钱是正经。长亮,你可不能再跟先前似的——不拿这份工当回事。你跟孙铁柱都是村长选的,一个在酱菜坊,一个在香肠作坊·要是他那边没事·你这边出了事·那不是丢人么?我可不是吓唬你,你总要精心些,要晓得好多的村子都眼气咱们清南村哩,你敢说没人会来偷东西?这香肠可是值钱的很,就是偷回家自个吃也好。要是再跟昨晚似的来这么一回,你就跟小年媳妇一样,直接回家吧!”

李长亮站起身,涨红脸道:“郑管事放心,我······我往后定会用心的·你就瞧着吧!”他也不好叫“青木”了,直接称管事。

黄小墩也惭愧地说道:“昨晚喝了些酒,有些晕,往后咱再也不喝酒了。”

连林大爷都检讨,说自个看门没用心,又提议作坊要养两条狗,这样也警醒些,来了生人狗会叫的。

青木听了点头,嘱咐他看着办·尽快弄两条狗来。

他又对大伙说道:“三爷爷今儿有一句话说对了,我爹就兄弟一个,郑要家单独建这个作坊也难。就算拉上槐子、赵三叔帮衬,村里人见我们发财,怕也会眼红生事。我跟我爹都懒得烦那个神,索性将大伙都算上了。如今这个作坊等于是大家的,我家也并没有多占一份,要是还有人搅事,你们说咋办?”

李长亮诚恳地说道:“青木,我三爷爷年纪大了,他说话你不要放心上。我们都晓得你家是懒得操心烦神,并不是办不好作坊。大伙眼睛亮着哩。你放心,要是再有人搅事,我们都不会饶了他。

桂枝怒道:“再有这样的事儿,大伙就使劲地唾他,瞧他还咋在村里横。”

强嫂子气道:“要扣钱。一扣钱他就心疼了。”

青木道:“我说这话不是表功,是要告诉你们,大伙都要警醒些,要记得这坊子里的香肠有你们自个一份;大伙都警醒,那有些小心事的人想使坏也不成——这么多人看着哩。”

说完这些,他又细细地叮嘱了李长亮一番,这才让人散了,各自忙碌不提。

晚上,张槐一家聚集在郑家,说起今天的事,都摇头感叹。

郑长河叹口气道:“周矮子今儿气狠了。他是个要强好面子的,这侄儿媳妇老是让他丢脸,本想把她休回家的,谁晓得侄儿不乐意。”

菊花诧异地问道:“又不是他自个的儿媳妇,那么生气干啥?”

张大栓笑道:“菊花,这你就不懂了,本家兄弟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想分开都难哩。你没瞧见村长三叔么,硬要青木给说法,村长爹气得要打他哩。就像他说的,要不是怕他丢老李家的脸,管他咋闹!”

说起这事,杨氏就生气,她撇撇嘴道:“这个老糊涂,真是糊涂到家了!怕是因为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不然能这样?”

张槐今儿去了下塘集,故而不知这事,听青木轻声说了事情的经过后,想了一下微笑道:“我觉得这么阄上一回也好。一来哩,让你发现作坊的一些问题,早发现早整治,要是等出了大事才发现这些不妥之处,说不定就费好大的劲儿折腾;再有,金铃这事也帮咱们提了个醒:坊子里做工的都是些媳妇,日常进出行事还是要小心检点些才好,不然真的惹出啥事,那时全家受累。所以,你该庆幸才对—如今还能照常娶嫂子;要是娶不成了,真要退亲再娶,那时你哭去吧!”